烈士陵園掃墓日記

一個人的肉體倒下了,然而精神長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烈士陵園掃墓日記,歡迎大家參考!

【清明節掃墓_日記1】

清明節快到了,我和我們班同學一起去楊虎城烈士陵園掃墓。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日記300字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徵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著我們舉行了許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大家一起為英雄默哀時,我的腦海里不禁出現革命前輩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景,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們大無畏的精神讓我們成在祥和寧靜的環境下讀書。在那三分鐘裡,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我看著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參觀者烈士陵園,它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

都說:“一個人的肉體倒下了,然而精神長存。”這句話正好映照在烈士身上。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加倍珍惜。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所有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清明節掃墓_日記2】

回到老家,心中有甜也有苦。甜的是,畢竟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太多太多的思念——我有一年多沒有回去了,連作夢都在想呢!苦的是,我的姥姥在這片土地上如落葉自生自滅,如今又變成了一座“小丘”……如今叫我想起怎能不頓生思念之情呢?

來到墳上,我呆呆地望著那座墳,墳上已長滿了青苔、小草等一些綠色植物。給本來毫無生機的小丘變得春意盎然。“濃縮著生命精華的小草們啊,能否告訴我:姥姥在天堂過得還好嗎?”我在心裡問道。

接下來就是燒紙錢和叩頭了,燒錢我第一個燒,叩頭我也是第一個叩,就是放鞭炮我不敢當第一個了。我們家鄉有個習俗,每逢春節或清明節,都要給親人放鞭炮,代表著那個人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就像放鞭炮一樣紅紅火火。懷著思念之情叩響了第一個頭;懷著感激之情叩響了第二個頭;懷著愧疚之情叩響了第三個頭……

片刻後,一家人離開了墳地。我回首望了一眼長滿青草的墳頭,心裡想:唉,不知道何時才再能來到這裡?

【清明節掃墓_日記3】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天氣陰涼,灰濛濛的,下著微微細雨。午飯後,爺爺帶領我們一行人去給祖先掃墓,我們一齊去掃墓的人可多啦,有二爺爺,四爺爺,五爺爺,爸爸,二叔,三叔,我,弟弟,妹妹等十多人。有的人拿鋤頭,有的人拿祭拜品,打著傘浩浩蕩蕩的前往後山上的祖先墳地。

我一路上都發揮大姐姐的作用,拉著弟弟、妹妹上山,山路濕滑,我們很小心的走,所以我們都沒有摔跤,很順利的到達掃墓的地方。然後,各有各忙,大人們都忙著用鋤頭除去墳前的雜草。把祭拜品放在墳前,然後,給祖先上香、燒紙錢,放鞭炮。我是最早給祖先上香的,在上香的時候,我祈求祖先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幸福,我學習進步。掃好墓後我們就回家了。

【清明節掃墓_日記4】

4月2日那天,我們四到六年級的全體師生進行的掃墓活動,作文之小學生作文:清明節掃墓感受。這一天,我們胸前戴著白花,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

烈士們,我們這一代一代對你們的敬仰比天還高,比水還深,比火燃燒的還要烈……總之,對你們的敬仰是永遠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記得鄭板橋曾經說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這句話就正好形容了你們的那種精神。你們用鮮血哺乳了萬物;你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

在無數的戰役中,你們死傷無數,但是,你們卻沒有因為這樣而背叛我們的祖國,你們為了祖國母親和我們這一代一代做出了一切貢獻,你們的偉大事跡將永世流傳。

【清明節掃墓_日記5】

4月5日,那天我們全家回老家掃墓,我加有四口人,我先掃我的爺爺奶奶,我給爺爺奶奶洗了一下臉,後來我的爸爸在樹上掛了一連爆足,我在下面看。在後來我和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去拜別的祖先,到處多多有爆足聲,我們家有很多祖先,所以我們全家到處多去拜祖先,後來,我問我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祖先們以前愛不愛國。”爺爺奶奶說:愛國呀。”

我又問爺爺奶奶:“祖先們是怎樣愛呢”爺爺奶奶小時後祖先們很關心我們,還有祖先們以前看見別人有困難祖先們多會去幫忙,能幫就幫,幫不到就想辦法。

喔,原來祖先是怎么愛國的。後來我們掃完了,我們就回家了。

我問了爺爺奶奶我才知道祖先是怎么愛國心別人的,我長大了我也要像祖先一樣愛國,關心子女。

【清明節掃墓_日記6】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