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說的教學片段欣賞

這是一節二班的語文課,教韓愈的《馬說》,先抓題目。

師:“馬說”什麼意思?

生:“說馬!”

師生齊笑。

師:哪有這么簡單,以前我們還學過什麼“說”?

生:《愛蓮說》

師:古人怎么老愛在題目後面加個“說”?這個“說”表示什麼?

生:表示說話(眾笑)

師:“說”是一種文體,用“說話”來解釋顯然不準確,結合《愛蓮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生:議論!

師:不可以敘事、抒情嗎?

生:可以,但主要的是議論。

師:我訂正一下,應該說“敘事、抒情也是為議論服務的”。不管是“愛蓮說”還是“馬說”都是議論文,在學習時要注意把握作者的觀點。

對話完畢,我試讀課文,並請同學們給生字注音,努力理解文意。

我讀完時,巡視兩組,發現同學們已在課文上注了些拼音。我繼續要求學生齊讀,生讀畢。

師:有感覺嗎?

生:(異口同聲)沒感覺!

師:也好,大家再讀一遍。

……

師:(笑道)有感覺嗎?

生:沒感覺。(聲音小了些)

師:沒事沒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離100遍尚早,還有98遍呢。再讀一遍(我笑了)

學生就愛這么逗我開心,反正這篇課文要求背誦,你們不說我就讓你們一節課讀下去,直到會背。這是我內心的想法,所以我不急。

“哎”,學生明白我的“陰謀”了,但為時已晚,只能再讀一遍。

師:有感覺嗎?

生:有!

零星有幾個學生回答,大部分同學微笑著保持沉默。

舉手的有兩個,一個是歐陽璐璐,一個是曾日雄。

我順著“台階“下來,讓他們闡述自己的看法。

歐陽大致把課文的內容講了一遍,相當於複述;曾日雄則由馬講到人,表述了自己對人才的若干看法……

接下來的一切都納入我的預設軌道,因為已讀過三遍,我把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幾個朗讀環節省略掉了。翻譯、分析、拓展,由馬及人,由賞材的伯樂講到人才的自我修養……

一節課順利完成本文的教學目標,背誦的事就交給學生帶回家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