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教育名言佳句

高爾基:"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么我們就不會有科學,就不會有技術."

愛因斯坦: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孔子:"不憤不啟,不啟不發."

北宋學者歐陽修:教學之法,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

陶行知先生:"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葉聖陶先生:"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

郭沫若;"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

贊可夫:"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

1.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

——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2.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 皮亞傑:《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頁

3.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

發起來.——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

4."人腦這部機器應該分為兩部分,動力部分和工作部分.……"

——《魏書生文選·第一卷》P.7(灕江出版社)

5.我們應該"使每一個學生在畢業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一些知

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帶走渴求知識的火花,並使它終生不

熄地燃燒下去."——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6."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要求,教師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識

上,學生對自己學習上的成績就越冷淡,學習願望就越低落."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7."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裡的.—《柏拉圖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2頁

8."一個人在學校里表面上的成績,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

住的,唯一的要點是你對於你所學的是否心裡真正覺得很喜歡,

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中國 鄒韜奮:《工程師的幻想》1956年版

9."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

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

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

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10."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

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

這種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11."總之,必使學生得學之樂,而耐學之苦,才是正軌.若一學生趨樂避苦,這是哄騙小孩子的糖果子,決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陶行知全集》卷一 P.44

12."凡是兒童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當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過,教師知道應當朝哪個方向引導兒童:對於 他們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發展,而有些則機智地予以抵銷——當學生離開了作品的思想內容,陷入一些細節的時候就需要這樣做."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和教師的談話》

"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有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教和學聯絡起來:一方面要先生 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 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 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以最短的 時間,經過相類的經驗,發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 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理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陶行知:《教學合一》

14."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使學生採用正當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進他自己." —英國教育家洛克(1632:教育漫話》

15. "如果學生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師,同學隔絕,而是和他們合作進行),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麼;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麼." —美國教育家 杜威(1859-1952):《民主主義與教育》

16. "最好的一種教學,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繫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於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關係."—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17. "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只教給學生以最本質的,最主要的東西,才能切切實實地掌握這種教材,使它不可磨滅地銘記在學生的記憶里." ——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

18. "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法國思想家 盧梭(1712——1778):《愛彌爾》

19. 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立志挑戰的教學,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那些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因為發展的即時感受大多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深得吾心;表現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和視界的敞亮.

——引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