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作文600字

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想看看有許多美麗傳說,極精美的,舉世無雙的火燒圓明園呢?那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緻的亭台樓閣,那奇異的花草樹木,那價值連城的國寶……然而,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流下來的只是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裡,它們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屈辱和痛苦。許多年前,嗜血成性的英法聯軍,無視中華民族的尊嚴,盜意踐踏中華國土,大肆掠奪火燒圓明園的文物和財寶,推倒火燒圓明園的亭台樓閣,毀壞了圓明園的奇花異草。為掩飾罪行,他們放火燒了圓明園。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顫抖,人們在哭泣,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廢墟……

今天我看了一部大型的記錄片《圓明園》,它讓我感到我們祖國在建築文化上的空前絕後,也讓我感受到了,一個閉塞的國家的最終的結局。

我是一個學習建築的學生,也了解過世界上的一些偉大的建築,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那種給人以無比景仰之情。

可那長城與金字塔我都是在一些書上或一些短片上了解的,可是這一次給我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通過數位化的製作讓我們看到了先人的智慧與創造的力量。

圓明園集中了多少中國人的精力與智慧,從建築的一面反映了中國人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像那個田字形與萬字形的建築,圓明園多以封閉與隱閉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也可以看得出我們的國民是追求和平與安逸的生活的。他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樣也是這個政府滅亡的催命苻

在慣穿整個記錄片中,以一種平實的讀白與清晰的畫面向我展示著一個歷史上偉大建築的誕生與滅亡也在展示著中華民族強大的清帝國的誕生與滅亡。

當我看到西方以中式為時尚是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動,我以我做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我以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當我看到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時我無比的氣憤卻也無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戰場我想我一定會多殺幾個敵人的。

封閉則代表著落後的到來,“落後就要挨打”這也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了。

所以,最後圓明園的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了,當然中間有一段說乾隆皇帝說要建造歐式建築我覺得那只是他的自大與攀比心理(當然,我覺得這也是中國人的一種心理)。

最後,圓明園被滅了,只不過它不是像阿房宮一樣是毀在中國自己人手裡而以,對於是什麼樣的人去做的這件事我不想去說什麼?你沒有別人強大你就無話可說,這不也正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嗎?可是人們為什麼要毀壞它呢?難道這真的是人們的天性!我不敢想了!

圓明園看完了,可是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只有祖國的強大我們才可以安居樂業,要安居樂業我們就必須強大,要強大就必須要發展科技。科技對人類對祖國是多么的重要。 圓明園的哭泣 .一、世紀遺產清單

像一個人臨終前要對自己的財產有個清點以便留給後人一樣,一個世紀行將結束時也該對自己留下的東西列一份清單,好讓下個世紀的人們心裡明白這個世紀的功勞。20世紀的黃昏已經來臨,這世紀給我們人類究竟留下了什麼,似乎也到檢數一下的時候了。

8千多萬具死於戰爭的屍骨,是20世紀留給人類的最大一筆財富。兩次世界大戰和30餘次國際、國內戰爭,造成了全世界約8千萬名軍人和平民的死亡,這些死去的人如今都已化為白骨被掩埋在了土層深處。這些屍骨靜靜地仰望著尚在活著的人們,他們將用自己對戰爭的不絕吟唱,使得下個世紀的人們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

數萬個核彈頭是20世紀留給人類的又一筆財產。世界上有核國家製造的核彈頭加在一起已需要用萬來數了,這些核彈頭可以把地球毀滅許多次。人類終於為自己製造出了集體死亡的工具,這是一件值得引為驕傲的事情。也許下個世紀的某一天,我們人類會欣賞到核彈爆炸時那炫目的美麗的閃光。那時,人們一定會為遇上千載難逢的開眼界機會而歡呼不已。

二、伊拉克戰爭引起廣泛的思考和深刻的憂慮

連日來,歐洲輿論紛紛發表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這場戰爭,認為它對今後美國在國際上的行為方式、聯合國的地位、國際關係、中東地區的未來以及國際能源的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無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發動戰爭並實現了對伊拉克的占領,使美國對改造現存國際安全秩序的“自信心”極大地膨脹。伊拉克戰爭還未完全結束,美國就對敘利亞發出威脅,還醞釀著對法國這個反戰陣營的“領頭羊”進行制裁,這些都是美國“自信心”膨脹的反映。歐洲國家擔心,美國今後在國際安全事務中將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更多地強調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並進而將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意味著,國家關係中平等互利的原則,將服從於美國的利益和意志。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建立的國際關係準則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三、美國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報告要點是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迫使所謂“無賴國家”“失敗國家”實行“轉變”和“政權更替”,以推行美國式的民主。法國《世界報》分析,美國是把中東地區作為其新戰略的實驗場的,而伊拉克則是它的第一次嘗試。該報認為,阿拉伯世界無疑正面臨著美國一個宏大的單邊主義設計藍圖的威脅。

四、愛因斯坦的《致後人書》

1938年8月10日,愛因斯坦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邀,寫了《致後人書》:“我們的時代富於創造思想。我們的發現本應該可以大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輕鬆愉快。我們利用電能橫渡大洋,我們使用電能來減輕人類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利用電波很容易的把訊息發到全球各地去。但是,雖然有著這一切,我們的商品的生產和分配是完全無組織的,人們必須生活在憂慮中,擔心被人從經濟生活中拋出,失去一切。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國家中的人們每隔一個長短不等的時間就要進行互相殺戮,因此,每一個想到未來的必然都生活在經常的憂慮中。我相信,我們的後人將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

這封信用特製的墨水和紙寫成,與其他檔案一起裝進一個特製的鋼體內,埋入紐約當時準備動工興建的國際博覽會建築地基下面15米的花崗岩洞內,地面立有碑柱,要人們在公元6938年取出。

五、戰爭的罪惡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這優美動聽的歌聲卻傳出了一個女子一生的悲哀:心上人戰死遠方沙場,姑娘等到白髮蒼蒼,直到死去,這就是戰爭的罪惡。它唱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女子一生的悲哀,更是千千萬萬個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痛苦人們的心靈。然而在全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伊拉克人民仍然在經歷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母親失去了活潑的兒子,妻子失去了準備依靠一生的丈夫,孩子們失去了他們敬愛而善良的父親。有多少個夜晚,他們以淚洗面祈盼著戰爭的結束和平的到來,他們向茫茫天空發問:媽媽,我還能否再回到你的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