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

長征,不僅是一條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我們要接過老兵的旗幟,傳承發揚紅軍的長征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發揚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揚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篇一

在一九三四年,有一件事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反響,這就是紅軍的長征!

長征中紅軍走二萬五千里。走二萬五千里?這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這不是寬闊的道路上開著車,而且是徒步行走在崇山峻岭間,危險叢生的大草地上。其中翻過二十座大山,有五座是終年積雪,還有三十多條洶湧的河流和險峻的峽谷。書中寫道:在雪山上一個戰士喝了一口雪水,就倒下了;一個戰士抬頭望了望天就暈倒了。一個小戰士快掉隊了,大家卻說:“紅軍一個也不能掉隊。”攙扶著他向前走。再加上還要與數倍的各有敵人作戰。書中寫道困難還不止這些,紅軍內部還爭論不休,從李德、博古的堅守防禦錯誤,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南下錯誤,在噶曲河邊,張國燾帶著大部隊南下,毛澤東帶著中央紅軍堅持北上,最終到達了由紅26軍創造的川陝根據地,那時中央紅軍不足8000人。但紅軍挺過來,為中國解放勝利打下基礎。

長征已經遠去了,成為歷史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要學習長征那種不怕困難,認真改正錯誤的精神。讓我懂了在學習上,遇見難題不要緊,只要認真仔細地去對待,不要輕而易舉地放棄;碰到錯誤不要緊,只要改正就行。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複雜的套用題,做完了發現了錯誤。看著一大堆繁瑣的算式,讓我不覺地產生一個念頭:算了,不用改,反正不就是一道題嘛。可正當我想不改時,我想起剛看不久的《長征》,想起了紅四方面軍連南下那么大的錯誤都改正過,為什麼自己連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改不過呢?想到這裡,我馬上動手改了起來。

發揚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篇二

我的祖國,高山巍峨,雄偉的山峰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從南湖紅船的指點江山到南昌城頭的八一槍聲,從井岡山巔的鼓角相聞到萬里長征的千錘百鍊,從抗日烽煙的國恨家仇到建國偉業的海納百川,從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到民族復興的開拓奮進。九十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書寫了人類歷史上一幅逶迄而又氣勢磅礴、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壯美畫卷。

我們歷經近一百年的抗爭。從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異,我們走過一百年的從共產黨誕生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從偉人的吶喊到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實現,我們同樣將用近百年的歲月實現民族的復興。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民眾,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民眾,以xx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民眾,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領導民眾,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領導黨和國家工作,開創了社會主義新局面。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受人欺凌到備受尊重,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愧於歷史的不朽功業。

中國共產黨是一面偉大的鮮紅的旗幟,一面用無數中國共產黨英烈們的鮮血染紅的光輝旗幟。中國共產黨這面偉大的旗幟,引領著中國擺脫了一個個困境,戰勝了一次次災難,創造了一個個奇蹟。正是中國共產黨這面鮮紅的旗幟,照耀著中國開創了一次又一次輝煌:神州五號到神州七號上天;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探月;20xx的北京奧運會,20xx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那個任人凌辱的中國挺起了自己堅實的脊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那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打開了邁向民主富強的步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民族洗刷了百年污濁,又一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今朝給予我們光榮夢想,更給予我們職責使命。

作為當代學生,我們要嚴格要求自我。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和“三個代表”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用心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另一方面,在全面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勤于思考,重於實踐,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關注公共事業,遵紀守法,熱心公益,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鬥!

發揚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篇三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朱古力呢?”對於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一位重走長征路的年輕軍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長征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

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里。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檔案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演講稿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里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其實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思想匯報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每箇中國公民都具備長征的鐵骨精魂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20幾萬不屈的英魂!

發揚長征精神的主題作文篇四

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八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著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