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觀花燈作文500字

元宵節作文_第1篇:

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又稱燈節。古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普天同慶。當時掛燈於門上,除了節日期間照明之外,多是為了增添節日氣氛。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動是和燈連在一起的,至元宵節這天人們不光吃元宵,觀燈、賞燈也是延續了20xx餘年的民俗,所以俗稱“燈節”。

燃燈之俗始於漢代,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創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

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於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開宵禁,命點千盞花燈,張燈三夜,成為一時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間,放燈時間又增至五夜。起於十四,止於十八。更為興盛。故有“宋時湯圓隋時燈”之說。而且在宋代出現了燈謎,即將謎語繫於燈上,使人們在賞燈之際伴以猜謎,更添情趣。“燈謎”一詞即源於此。明永樂七年,宮廷下詔“元宵節自十一日始,賜節假十日。”成為歷代最長的燈節,也形成了全民性的節日。到了清代,燈節假日改為四天,但盛況不減。從正月“十三上燈,十四試燈,十五正燈。”一直熱鬧到“十八落燈”整個新春佳節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節作文_第2篇:

今天是元宵節,全永康被籠罩在快樂中。其中,屬迎龍燈最熱鬧……

於是我們決定,今晚去芝英看龍燈。果然名不虛傳,龍的四周圍滿了人,把現場的氣氛弄得更加熱鬧。嘩,那龍大約長三十米,把整條街都填滿了。龍身體的各個部分是用長凳連起來的,凳上有著兩個紅紅的燈籠。每節兩個,把龍裝扮得威猛無比,更加逼真。

開始了,只見那龍身被舉了起來,風搖曳著燈籠中的火。龍向前“飛”去,到了一家雜貨店,那家店立即放起了煙花,煙花在天空中怒放,月亮在煙花的裝點下,更加美麗。製造出一個魔幻氣氛。龍頭在那家店門口點了三下頭,那家店的主人拿了一個大紅包放在龍嘴裡。喔,原來是想讓龍給自家保個平安。正在這時,龍頭一擺,呼地整個龍身被拉到了後面。人群一下子慌了,我也忙著跑。大家猶如受驚的馬,瘋狂的像四周拚命地跑去。啊,聰明的人會覺得很危險,而傻的人會覺得很刺激。我雖然不想當傻的人但是還是很刺激。

啊,迎龍燈真的很好玩啊!他讓我們知道團結才有力量,就像迎龍燈一樣,如果一個不用心,就會被拉走的。我們一定要用團結的力量戰勝困難。

元宵節作文_第3篇:

看報紙,說今年的元宵花燈不在街上舉行了,而是辦在了過去的群藝館,現在叫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雖然外面春雨瀝瀝,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和外公外婆賞燈的興致。

一進大廳,哇,各種各樣的花燈,從屋頂到牆四周琳琅滿目,有“孔雀開屏”,“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畫龍點睛”,……不同形狀,各具特色,真是“張燈結彩”!你看,那孔雀開屏,全都是用絹花做的,十分精緻,比真花更嫵媚;更引人注目的是,每盞花燈都一閃一閃,放射出各種光芒,使花燈看上去更加的異彩紛呈,美不勝收。讓我們不得不讚嘆花燈的光彩奪目,不得不佩服花燈師傅的巧奪天工。

有時間,大家都去看一看喔!

元宵節作文_第4篇:

正月十五晚上,爸爸、媽媽帶我去看花燈。花燈真是美呀!尤其是那搜大船十分壯觀。大船的船帆上寫著:“一帆風順”、“財運亨通”、“業績輝煌”,那樣子可氣派了!

再一個就是“孔雀開屏”,一隻孔雀非常大,它的屏又大又美,看得我眼花繚亂。

還有“龍騰虎躍燈”,兩條龍在空中飛舞,兩隻虎在旁邊跳躍,一片歡騰的場面。

“和諧景象”的樣子就是:一隻螃蟹橫著走來走去,還有一隻大象也在溜達。六匹馬在奔跑,它的意義就是“馬到成功”。這些五花八門的燈真是讓我目不暇接呀!

還有很多花樣的燈:“騰空躍起”、“爺爺、奶奶看大戲”“雜技車子燈”……

今天晚上,我真開心啊!終於知道了花燈是多么美麗了!我高興的對媽媽說:“明年的花燈會更漂亮,到時候我們再來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