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做湯圓的作文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以下是“元宵節做湯圓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篇一:元宵節學做包湯圓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媽媽在家裡看電視,看了一會兒,媽媽突然提議說今天中午想吃湯圓,還讓我幫忙一起做湯圓。從來沒有做過湯圓的我聽完後,既擔心又很興奮。

媽媽拿出一袋糯米粉,倒出一些在盆子裡。然後倒入了溫水,攪拌了一會兒就開始揉面,在媽媽的巧手下,不一會兒,一塊又圓又白的麵團就和好了。媽媽拿出了一碗豆沙,然後就囑咐我要好好學學媽媽是怎么做湯圓的。媽媽捏了一小塊麵團,先搓成一個球體,然後壓扁,從中間按壓後將麵團旋轉一周,把豆沙放進麵團里,最後的步驟是把麵團收口。一個圓乎乎的湯圓就誕生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一個,可惜破了個口子,豆沙露了出來。媽媽說,沒關係,已經很好了,媽媽把我做失敗的湯圓補好後,手把手地教我做湯圓。我認認真真地學,終於,在破了兩個湯圓後,我成功了。媽媽誇我很能幹,我開心極了。

吃著我和媽媽做的湯圓,我覺得這是我吃過最甜最美味的湯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肯動手實踐,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篇二:第一次包湯圓作文】

今天我起得特別早,因為我要學包湯圓,並且要吃自己包的湯圓。

我先拿出湯圓粉,把湯圓粉倒進小盆里,再放一些熱水,把湯圓粉攪拌均勻,然後用手大力地揉捏湯圓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著在湯圓麵團中揪出一個小麵團,放在手掌上搓圓,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小窩,然後把芝麻,花生和糖做的餡放進窩裡,再包起來。我因為把餡放得太多,餡都露出來了,我再輕輕地把餡拿走一些,再把麵皮補上。媽媽說:"你真粗心,包湯圓時餡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話餡會流出來,太少的話就沒味道。"我覺得媽媽說得有道理。第一個湯圓做出來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來。又開始包第二個湯圓。這次有經驗了,我把湯圓麵團搓成一個圓形,再按個窩,把芝麻,花生和糖放進窩裡,這次放的餡不多不少,剛好合適。我用均勻的力把湯圓粘好搓圓。這個湯圓比上一個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塊湯圓麵團做起來。真是熟能生巧,反覆幾次,我終於學會了包湯圓。

湯圓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進燒沸的鍋里煮。媽媽說:"湯圓浮上水面來就熟了。"我心裡一直想,做湯圓並不是一件小事,認真做才能做得成功。過了幾分鐘後,湯圓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兩碗給爸爸媽媽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湯圓,感到特別有滋味!

【篇三:學做湯圓作文】

正月十五,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大家都歡聚在一起,吃湯圓,賞月亮,放煙花,看花燈,猜燈謎。

今天,我們在外婆家過元宵節。下午,外婆準備做湯圓,我高興地提出幫忙,外婆先讓我去洗乾淨手,然後,我就坐在桌子邊,看她打開一袋糯米粉,倒在臉盆里,又在中間挖了個洞,倒一點溫水,就揉了起來,一邊揉一邊說:“這和面既不能太乾,也不能太稀,太乾,到時候做的湯圓會裂開,太稀,就還要往裡加糯米粉。”我在旁邊仔細地聽著,看著,一會兒,就差不多好了,我的手癢了起來,我讓外婆給我試試,她把臉盆端到我面前,我學著外婆的樣,揉啊揉,有點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軟軟的,很好玩,外婆還表揚我了。然後,外婆拿了一團面搓成長條,再一小塊一小塊掰下,拿起一塊,放在手心,揉成一個圓形,往裡面放了肉餡,再把口子慢慢捏攏,再搓圓,一個湯圓就做好了。我也學著做起來,可是,那個肉很不聽話,老要跑出來,所以,我就在外面又給它貼了一層糯米粉,這下,我做的這個湯圓成了湯圓中的“巨無霸”,玩了一會兒,我就不太有耐心了,後來由於不聽外婆勸告,我被剝奪了做湯圓的權利,最終,被分得一堆面,做了一些被阿舅們評價為“四不像”的東西,有虎、兔、叮噹貓……

晚上,煮湯圓咯,“巨無霸”被分入我碗中,落入我口中,真不是蓋的,大,真大,咬了好幾口,才咬到一滴點的肉,真苦了愛吃肉的我,以後,還是要好好聽大人話的,不管怎樣,這個元宵節我還是過得很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