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摘抄

1、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賞,失敗也有失敗的美。

2、選擇是一種智慧 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4、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朗讀者 一個人 一段文。

5、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譁,自有聲。

6、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以至於到最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

7、年過半百,一如初見,愛情的保質期——永遠。

8、某種意義上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9、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10、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

11、陪伴 很溫暖,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12、禮物,多美好的一個詞,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

13、我一天一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

14、一個人還能熱淚盈眶,是內心情感充沛的標誌,是內心年輕的標誌。

15、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許淵沖《朗讀者》

16、選擇是一次又一次 自我塑造的過程,讓我們不斷的成長 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 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 獨一無二的風景。

17、“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撩動人心的遇見

18、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和意義。

19、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種愛的表達,就有多少種禮物,父母無私愛的養育,歷經苦難之後的成長,不斷學習所積累下來的智慧,這都是最好的禮物。

20.就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在詩歌《禮物》當中所寫到的: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裡,,對於這世界,我已一無所求,這是詩人,饋贈給心靈的禮物。

21、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父親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近十餘年來,他雖也常有歡笑的時候,我總覺得他的大多數快樂是短暫的,是發自皮膚層面的。多數的時候表情平淡,略有憂鬱。而自從和康樂交了朋友以後,感情明顯發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進,他的快樂從皮膚進入到了骨髓、筋脈,進入到了五臟六腑。看來康樂的笑容融化在了柳林的心田裡面。柳林開始腦門發亮,眉眼中總帶著愉悅和笑意。

22、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所以希望這一期以陪伴以主題詞的節目也能帶給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23、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恆的選擇題,以至於到最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 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 是司馬遷的選擇。

24、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也會讓你們以強大的心臟面對未來。我想會受益無窮。

25、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董卿《朗讀者》

26、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各種各樣的遇見: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初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 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裡糊塗的遇見;遇到你之前 我沒有想過結婚,遇到你之後 我結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鍾書和楊降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董卿《朗讀者》

27、記住那些幫助過你的人,不要以為一切都理所應當,而在你有能力的時候,也記住儘可能的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事不關己,這是一個做人的道理。——董卿《朗讀者》

28、陪伴意味著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了一種習慣。約定好的相逢,伴你天荒地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董卿《朗讀者》

29、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董卿《朗讀者》

附加閱讀:《朗讀者》觀後感

4月2日,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播出第七期“告別”主題節目,姚晨驚喜亮相。現場講述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難忘情誼,爆料曾被收留睡木板床,分享首當媽媽時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及自己寫下的文章《魏姐》。姚晨還現場深情朗讀了魯迅經典《阿長與<山海經>》,感恩每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見。

節目中,姚晨談起了在自己生命中短暫出現卻時常浮現於腦海的一些人。說到求學時的難忘歲月,她提到了在自己無處可去時,收留自己的“胖姑娘”。那時候,兩人擠在一張極小的木板床上,“基本她就占了三分之二,然後我占了三分之一”,姚晨還開玩笑說自己“像個蝙蝠似的趴在牆上睡了一個月”。那種“異鄉人收留異鄉人”的溫暖讓她十分感激,談及最後一次遇見,她難掩遺憾,“生命中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默默地不見了”。另外,姚晨還與觀眾分享了自己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在第一次當媽媽的手足無措中,魏姐就像是她的戰友,陪她度過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個時期。“我發現她真的很愛孩子,她永遠比我們更早發現孩子哪長了紅疹,哪哪不太好”,關於魏姐細緻的情感付出姚晨記憶猶新。她還特地給魏姐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下這段時光,“希望自己也能記住她,包括將來土豆長大後看到文章也能知道有這樣的一個人疼過他”。

帶著自己對那些陌生人的感念,姚晨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朗讀當中。她用真摯的聲音,不徐不疾地把《阿長與<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片段娓娓道來。有趣的生活細節,驚喜的《山海經》,在姚晨的朗讀中顯得十分生動。溫情的講述之下感情卻並不平淡,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更是把所有積攢的感情瞬間噴發,把魯迅對阿長的那份深厚情誼和哀思展現得淋漓盡致。聽完姚晨的朗讀,觀眾們紛紛表示“太感動了”“聽得都入迷了”“從中聽到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情感”。

“每一次遇見,就像是一場告別”,“遇見”與“告別”是人生必經之路。繼首期以“遇見”作為主題詞之後,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本期以“告別”作為核心主題,嘉賓在感念過去的同時,也勾起了觀眾深藏於心底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