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故事摘抄

西遊記故事摘抄(1)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美猴王從小就在的電視節目裡伴隨我們成長,同學們一定都不陌生吧。《西遊記》在民間流行了幾百年,是一部老百姓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是我國最優秀的神話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

《西遊記》第一部分主要描寫了石猴出世、孫悟空渡海拜師學藝、到東海龍王那裡尋得兵器“定海神針”,又大鬧天宮,這裡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鬧龍宮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千鈞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民眾的鬥爭願望和要求。也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民眾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必勝信念。

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以及取經的緣由。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地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又極高。

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三個徒弟,在取經途中《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有一定社會現象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的傑出代表《西遊記》不僅內容深刻,在藝術上也大獲成就,它想像豐富、情節生動,一個個神魔人物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從而構造了精美的藝術特色。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中的投影。唐僧師徒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走到了天竺國(印度),在西天取得真經,修成了正果。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而偉大的事實。唐太宗貞觀元(627)年,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從京城長安出發,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途經敦煌、高昌國,穿越沙漠、走過雪山;面對死亡的威脅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終於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玄奘在貞觀十九(645)年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歷時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玄娤路上所見各國的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以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是一部重要的檔案記載。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西域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吳承恩正是在這些民間神話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創作,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自豪的偉大文學巨著。

通過閱讀《西遊記》我們中學生要學習孫悟空不怕天不怕地,面對妖魔鬼怪英勇無畏、不屈不饒戰鬥的精神。在學習中我們要奮發向上,勇敢拼博,正如六小齡童所說:“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西遊記故事摘抄(2)

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托塔天王生此子時 ,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

哪吒一出生就非常地調皮搗蛋,不被父親所喜歡,出生的時候用了三年的時候,而且一張大就會說話,你說奇不奇怪。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要殺掉哪吒。

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告別佛祖。

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必然要了哪吒的性命。

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

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

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

曾降九十六洞妖魔 ,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 ,參與圍剿花果山時,戰至三十合被孫悟空以法外分身所敗。

後孫悟空保唐僧取經時,哪吒多次幫忙,主要有大戰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