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摘抄

狂人日記是我們著名作家魯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說,所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本質有多可怕。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狂人日記摘抄,歡迎閱讀參考!

狂人日記摘抄(一)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麼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麼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娘老子教的!

狂人日記摘抄(二)

晚上總是睡不著。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天這么怕,也沒有這么凶。

想起來,我從頂上直冷到腳跟。

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幾口”的話,和一夥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戶的話,明明是暗號。我看出他話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們的牙齒,全是白厲厲的排著,這就是吃人的傢伙。

照我自己想,雖然不是惡人,自從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難說了。他們似乎別有心思,我全猜不出。況且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我還記得大哥教我做論,無論怎樣好人,翻他幾句,他便打上幾個圈;原諒壞人幾句,他便說“翻天妙手,與眾不同”。我那裡猜得到他們的心思,究竟怎樣;況且是要吃的時候。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

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日記摘抄(三)

他們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聲大笑起來,十分快活。自己曉得這笑聲裡面,有的是義勇和正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這勇氣正氣鎮壓住了。

但是我有勇氣,他們便越想吃我,沾光一點這勇氣。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

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日記摘抄(四)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

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記摘抄(五)

最可憐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夥吃我呢?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起頭;要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

狂人日記摘抄(六)

其實這種道理,到了現在,他們也該早已懂得,……

忽然來了一個人;年紀不過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滿面笑容,對了我點頭,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問他,“吃人的事,對么?”他仍然笑著說,“不是荒年,怎么會吃人。”我立刻就曉得,他也是一夥,喜歡吃人的;便自勇氣百倍,偏要問他。

“對么?”

“這等事問他什麼。你真會……說笑話。……今天天氣很好。”

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問你,“對么?”

他不以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對?他們何以竟吃?!”

“沒有的事……”

“沒有的事?狼子村現吃;還有書上都寫著,通紅斬新!”

他便變了臉,鐵一般青。睜著眼說,“有許有的,這是從來如此……”

“從來如此,便對么?”

“我不同你講這些道理;總之你不該說,你說便是你錯!”

我直跳起來,張開眼,這人便不見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紀,比我大哥小得遠,居然也是一夥;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還怕已經教給他兒子了;所以連小孩子,也都惡狠狠的看我。

擴展閱讀:狂人日記作品主旨

《狂人日記》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為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小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小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說的開頭“狂人日記序”中寫道:“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狂人病體痊癒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眾人眼中,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恐懼症的病人,在狂人的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這樣的不同角度和立場,深刻的揭示了病態社會的悲哀和無奈。

小說通過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將矛頭直接指向保守的傳統文化。“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對未來社會的幻想和規劃;“我也未必沒有吃過妹子的肉”,這是狂人對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也是自己對前途的絕望,充滿了自我懺悔的精神;小說的結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為建立新的社會而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在狂人看來,現實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就只能趕緊救救孩子。《狂人日記》不僅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了魯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文藝創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

作品中的主角雖然是一個患有迫害恐懼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卻並不是要寫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具有暗示性、象徵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時存在著理性、非理性、啟蒙、非啟蒙的特徵,他是被庸人社會宣布為瘋子的覺醒者、受迫害者、見證者和長期受壓抑的戰士形象,是在近現代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覺醒了卻無路可走的知識分子的悲劇典型。

《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作者通過狂人的內心表白這樣一種角度,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病態,並且在文章末發出了對社會的深切憂慮和期盼。

《狂人日記》這篇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過對狂人形象的描寫,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