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中國夢的作文精選:城鄉共榮夢

關於我的中國夢的作文精選:城鄉共榮夢

十年前的“五四”青年節,時任國務院總理xx來到我的母校看望正在抗擊“非典”疫情的廣大師生,他飽含深情地說:“我們的國家很大,發展極不平衡。就像一個人一樣,我們工業和城市這條腿比較長,農業和農村這條腿比較短。如果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這個人、這個國家肯定站不穩。”然後,他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家作為農業大學的學子,將來要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因為“中國農民富裕之時、中國農村發達之時,就是整個國家強盛的時候。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但這是一個比較長時期的艱苦過程,可能就在同學們的手中!”

就在那一刻起,我暗暗下定決心,將“心繫‘三農’解民生之多艱”的人生抱負作為今生矢志不渝追求的夢想,期待能以一己之力,為改變農業、農村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民富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頭頂同一片藍天,腳踏同一方熱土”的中國農民早日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分享民族復興征程中的每一個勝利。

十年時間,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續十個“中央一號”檔案聚焦“三農”,將中國的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推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期”,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征程: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終結了延續262024年的皇糧國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的民生訴求在廣大農村正在實現……

在黨的十八大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號角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儘管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三農”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依然是制約我們實現既定發展目標的短板和關鍵。我國最大的發展差距仍然是城鄉差距,最大的結構性問題仍然是城鄉二元結構。如何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內生機制,在城鎮化的浪潮中依靠改革釋放的紅利,打造中國“三農”發展的升級版依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

我一直期待著,中國農民的公民權利得到更大的保護,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戶籍的藩籬早些打開,身份的標籤不再成為歧視的理由,農民工的市民之路更加通暢;城鄉公共產品早些實現均等化,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更大的改善;改造落後的傳統農業,讓其轉向綠色、高產、健康、生態的現代農業;賦予農民更充分的土地權利,讓農民成為一種有實惠、有奔頭、有尊嚴的職業……一句話,讓廣袤的農村能夠迸發出生機勃勃的發展活力,讓外國人所謂“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這一認識早些成為歷史。

十年前的這個夏天,我積極回響“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滿懷理想和激情,踏人中原大地,在農村廣闊的舞台上向農民學習,向實踐學習,提升思想境界,加強人格修養,歷練實踐能力,培養奉獻精神,鍛造務實作風,在服務農民、奉獻農村的偉大實踐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書寫自己的青春夢想。

十年後的今天,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免疫系統”里的一員,我以更加自覺的使命感,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激昂的幹勁,在“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積極發揮農業審計在推動“三農”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為探索出一條城鄉共榮的統籌發展之路,在新的征程上繼續追尋著自己“以農報國”的夢想。

人生因夢想而精彩,青春因奮鬥而絢麗。正如xx總書記在5月2日給北京大學學生的信中講的那樣,“‘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建成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城鄉共榮,共建美好家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我們這個偉大國家、這個偉大民族、乃至每個人的夢想,時代賦予了我們廣大青年這個機會,我一定要順應歷史潮流,在追尋“城鄉共榮”的中國夢中,放飛夢想,堅定理想,矢志不渝,在不懈奮鬥中書寫自己的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