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半命題作文範文4篇

別了半命題作文範文1:別了,桐花

屋角的桐花純白靜好,美得動心,每一搬純淨都本注以蓬勃,令人動容的美感滲入痕痕葉脈。

幼年時,他拉開我環於樹幹的臂膀,將我背到他寬厚的背上,說,等過幾年,你就抱不緊它了呦。“為什麼呀?”“因為小樹會越長越粗,妞妞挑食,手臂長不長呀。”那時起,我再也不對食物挑三揀四,只為擁有抱緊桐樹的長度。

桐花已謝,我踏著純白的花瓣,空氣中游弋著植物枝液的清香,他“叭啪”著根煙,沾滿泥土的腳趾銜著涼拖不緊不慢地跟在我身後,“阿公,這樹有果子嗎?”“當然咯,等到這山都黃了,妞妞就能來撿果子了。”我看他的嘴裂開了條縫,黃牙滿口,如此燦爛。

而我,卻始終沒有抵達他說的滿山黃葉的時節,我坐在那輛通往城鎮的車上,看著他黝黑的臉龐融入周圍繁盛的綠意,且行且遠。

自此,唯有每年爆竹聲響之時,我才再一次看到那令我牽腸掛肚的桐樹和他那日漸佝僂的背彎,在日漸粗壯的樹幹悄然埋下一條條年輪的年歲里,時光在他的臉上鞭打出不可磨滅的印記,白駒過隙,僅存的淡紅色的牙齦宣告了他被剝奪的壯年,可他依然如此笑著,絢爛如春,似乎從未老去。

我的身體如麵團越來越長,在我終於可以和他比肩的時候,他卻蒼白地躺在病榻上,看著窗外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在刺鼻的消毒水味兒中在死亡邊緣掙扎。

我是第一次看到他那樣空洞的眼神,那樣單薄羸弱的軀體如冬日失去了陽光庇佑的桐樹萎靡頹廢,失去了所有的生機和活力,他見我,嘴角努力地揚起弧度,張了張嘴,卻也再沒能說出什麼。

他就這樣凋零在年華中,肉身被埋在泥土下,與他所愛的山林,一同長眠在桐花盛開的季節。

頭七那天,我身著一襲白衣,看著潔白的花瓣從樹上飄落,我知道這是外公一生所珍愛的芬芳,是我回不去的原鄉。“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道來。”只是,無論我如何等待,斯人已不再。

那么,別了,外公。

別了,桐花。

別了半命題作文範文2:別了,那一抹茉莉清香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題記

一年後,再次回到那盆茉莉身旁,用手輕點花瓣,一種清香便順著手指盤鏇而上,在我的心頭染開一朵朵回憶的氤氳。

小時侯,我與姨婆同住。姨婆的臉黑黝黝的,竹枝似的手好比魔爪,腿上只有一層黑皮,稀疏的頭髮間還有許多黑斑,或大或小,笑起來溝壑布滿了臉,好像臉上有岩漿在流動,令我厭惡。而老人家也總是封建的,她信佛,信佛珠,信木魚,成天閒在家敲著木魚,震耳欲聾。

放學回家,剛推開木門,便聽見木魚吱吱呀呀痛苦地叫著,我輕輕地上樓,關上房門,終於舒心,上樓那段路是很漫長的逃脫路,放下書包,便聽見木魚停止了叫喊,一個老人扶著千瘡百孔的木樑,身影搖晃地上樓,那便是姨婆。儘管我儘量小聲,但她還是敏銳地覺察出來了。她挪著腳,終於挪進客廳。一見到我,她那病痛的表情一下子消散,整個人開心地像,只快活的精靈。步子不用挪地,而是輕快地走,她殷勤地為我拿吃的。並且靈活地將手伸進暗閘,拿出一包茉莉花茶,笑道:“這是我親手制的。”她將茉莉置於瓷杯中,著少許熱水,洗茶,又加入開水,立即蓋上蓋子,用蓋子抹著杯沿,一股股濃濃的茉莉花香便繚繞於我心頭,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沏茶後,她便縮回那紫黑的竹枝似的手,一個人活潑地走出客廳,然後一段磨砂聲以及更大的咳嗽聲傳來。強扶手樑上的木屑被震下,留下不清晰的步子。

後來,她也時時捎來自製的茉莉花茶,我家便搬出去了,母親常常叫我去看望她,但我不想去。終於母親逼著我,無可奈何,只能去看她。

當腳踏車踏過石板,老房子頹圮的容貌便顯露在我黑色的眼中:瓦片慘破,碎碎地灑在地上,石板間雜草叢生,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外門口,望著遠方。我走近一看,竟是姨婆!她的雙眼是安靜的,也是空洞的,沒有一絲光線。她坐在塑膠椅上,戴著黑色的棉布帽,一件紅花襖,雙腳下垂,老布鞋緊貼著雙腳,她就這樣靜默地望著遠方。鄰居說她這樣很久了,好像在等誰。說著便與我合力把姨婆抱進屋裡,移開椅子,地上有四個深孔,沒有雜草。鄰居做完這事後,便捎來一包茉莉花茶,“她囑咐的。”

我的手拿得起,但心卻拿不起。歲月如河水,逝者如斯夫,早有百花開於老屋,白片落於老屋,被雨水打濕,與周遭一起靜靜地伏於地,而檀香則裹著一個眷念老宅的靈魂靜默地離去。

那人便是姨婆。

推開她的木房門,吱呀聲後,一把塑膠椅對著我,仰頭,她的遺像在此,黑白的色素勾勒出扭曲的面容,我跪下,不語。轉身,木台上一串佛珠,一個木魚,一盆茉莉。一個人向我揮手:“來,喝茉莉花茶!”……

別了半命題作文範文3:別了,童年的老屋

我家並不是什麼巨商富賈之類,沒見過建得氣勢恢宏、雕欄玉砌之類的府第,更不用說大觀園之中的曲徑通幽,竹溪佳處,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話,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家土窩,那四堵土牆,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稱之為家。

而今鋼筋水泥構築著社會的輪廓,構築著我的生活空間,但不知為什麼故鄉的老屋卻總在我的夢中同藍天、流嵐、陽光、童年一起反反覆覆地出現。

童年是一個人最溫暖的夢,老屋就是夢開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牆皮剝落得斑斑駁駁,卻是我童年時光的見證人,隱約可以看到小時候的一幕幕,老屋雖經過風吹雨打,卻仍然屹立不倒;經過歲月的洗禮,時光的磨礪,仍像一位久經滄桑的老人,支撐著我們一家人走過那清貧的年月。

窮對孩子而言並沒有什麼深刻記憶,也許只是飯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許只是一件補丁層層的衣衫,但窮對於我的祖輩、父輩而言足以刻骨銘心。

當我圍著老屋快樂的歡叫,因為屋頂上有了一個小洞時,我聽到了母親沉沉地嘆息:“這房子不知什麼年月才能翻新。”每當大雨滂沱之時,一家人總是戰戰兢兢怕老屋挺不過去,但那時家裡只有一隻小燈泡,昏昏暗暗,讓人覺得是在看一場老電影。因此那時候的我並不喜歡晚上,窗外的月亮雖然朦朦朧朧,卻也比這隻昏黃的燈泡好上許多。後來,我走過一個大城市,在華燈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晝,讓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發現這么多年溫暖我的竟只是那點昏黃的燈光,明明滅滅之間永遠存在。

後來我家搬進了單位分給父母的房子,要告別那間陪我走過溫馨童年的老屋。我將自己最珍愛的彈珠悄悄地埋在老屋的角落並答應它我會回來看它。但十幾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回到那個老屋。我已經習慣了鋼筋水泥的樓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顏模糊。

有一天,外婆捎信來說老屋要拆了。我大驚,所有沉寂的記憶在瞬間復活,那個曾承諾過它會常來看看的人竟一去數年。我又回到了那條曾經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卻發現這已不是記憶中的風景,路已拓寬;而在綠樹掩映中的大多是紅磚青瓦的新房,路上車來車往,有著忙碌的繁華,那“雞鳴桑樹顛,狗吠深巷中”的記憶已經一去不復返。

我靜靜地注視著給予我歡樂和遮蔽的老屋,滄桑之感撲面而來。當老屋頹然崩塌之際,塵土飛揚仿佛幽重地嘆息和留戀。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說斷壁殘垣是一個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是貧窮、落後、愚昧的年代的終結,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是富裕、進步、文明的時代的開始。

後來,看到歸有光寫他的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我潸然淚下。

別了,我童年的老屋!

別了半命題作文範文4:別了,夏天

夏末未央,院子裡飄滿了丁香花的氣息,松樹旁有三兩朵虞美人,正在綻放。

朋友說,她喜歡荷蘭。那兒,有風車鏇轉;那兒,有鬱金香花海;那兒,有陽光照耀;那兒,有花斑奶牛;那兒,有生命軌跡。她將她愛的荷蘭寫在紙上——夢中的風車,在畫筆流連間,鏇轉於黃色綠色之中;盛開的鬱金香,在鍵盤敲出字元時,花香已遍布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恍惚中,牽上一雙夢的大手,看到勤勞的荷蘭人,在悠揚的黃昏下,行走在田間。那一片片牧場,被落下的夕陽拉長了影子,只聞流水鳥鳴聲點點。

長夏逝去,山野間的初秋悄然涉足,一株秋水仙綻放在牆角。恬靜的夏夜,有幾絲初秋的晚風,帶些料峭,少了呱噪的暖。水仙旁,有一對瓷瓶。畫白了瓶身,暈開了結局:相濡以沫,不如忘卻江湖。

那是個酣暢淋漓的故事,無論說書人還是聽書人反覆咀嚼都津津樂道的段子。一張木桌,兩塊兒竹板,一壺混了潑勁兒的老白乾兒,一碟花生米。你會聽到那被歲月沙塵襯得很滄桑的聲音溜著帶豁牙兒的陶碗邊擦過,點著罈子里濃香的酒氣,醉了似的傳在鎮子上。

“任他凡事清濁,為你一笑間輪迴甘墮。”

長江以西,以景為幕,正德為行,星羅棋布錯落著成就了兩三城鎮。冉冉的檀香透過窗外,宣紙上塗鴉的是她那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低首撫琴,寄君一曲,不問曲終人聚散。憂悒清遠的氣韻,是遙遠不可觸及的憂傷,如微雲孤月,只能遙望那天涯的距離。燈火星星,人聲杳杳,歌不盡亂世烽火。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垂髮的姑娘手起音落,一曲錦瑟停在繁華年間。贈一曲於夏末悄然盛開的虞美人,初秋前梔子盛開了滿園,池塘邊睡荷望這塵世,輕嘆一聲,化作飛塵揚於世間。姑娘彈著琴,風依舊,花依舊,香依舊,只是凡塵在她心中不再依舊。抽空了陽光的熱度,顛倒黑白成了倒影。眼光迷離,醉舞紅塵,暮然回首間凝望蒼空——繁夏滄桑,殘言斷章,千里煙波,無語淒涼,無處依戀,寄居深林,依山傍水,一生清淡,默默思念,如煙如夢,如泣如訴。讓飄悠的靈魂所夢,所思。漫長的歲月清涼的泉,縱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萊;青絲染霜,鏡鸞沉彩。畫白了瓶身,煙雨中夢鎖重樓。

窗外嘀嗒的雨水,淹沒了我的思絮。夏末的最後一場雨,迎來初秋的霧。

別了,夏天——天空湛藍,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