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素材分類:仁者愛人類

★★★周月華、艾起:“爬”遍青山送醫上門

周月華、艾起:清香傳得天心在【頒獎詞】她背起藥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事跡】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藥品採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 ,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藥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颳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 ★★李成環、龔大錟:“最美夫婦”

龔大錟,男,33歲,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執法隊協管員。李成環,女,25歲,蘭州代課教師。20xx年10月兩人走進了婚姻殿堂。 20xx年4月14日,玉樹發生地震後,龔大錟作為志願者支援玉樹。在玉樹的2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萌發了幫助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念頭。從此,每一年,龔大錟都會帶著到處募集來的物資,親自送到玉樹孤兒手中。 為了延續這個承諾,20xx年去看望玉樹的孩子們也變成了迫切願望,李成環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堅持要和丈夫一起到玉樹看望災區孩子。夫婦兩人放棄去南方度蜜月的機會,將婚禮所剩的錢和兩人微薄的工資全部捐了出來,當地領導得知後,立即組織募捐,很快籌集了一筆愛心款。用這些善款,他們購買了700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 隨後,龔大錟夫婦和另外3位愛心人士一起開車前往玉樹結古鎮。經過20多個小時、1000多公里的顛簸,他們把棉鞋分發給了玉樹州八一孤兒,將溫暖送到了孩子們的手裡。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返回蘭州途中,他們乘坐的汽車因雪天路滑發生了車禍,龔大錟和其他三名愛心人士,在車禍中受了輕傷,現已康復。而李成環的傷情突然惡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他們被無數網民稱為“真正的志願者”、李成環被稱為“最美新娘”。“最美夫婦”的事跡就像一股熱流,溫暖著每個人的內心。

★★★袁琨:“仁心廉醫”

袁琨,女,現年50歲,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從醫27年來,袁琨長期堅守臨床一線,孜孜不倦、勤奮忘我地工作,從一名普通醫師逐漸成長為一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耳鼻喉科專家。從醫20多年來,她從不收患者紅包;實在推辭不掉時,為不增加患者心理負擔,收下紅包後,她總是悄悄充進患者的住院費里。她巧拒紅包之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獲廣泛讚譽,人們親切地稱她為“仁心廉醫”。20xx年7月,袁醫生不慎跌倒導致跖骨骨折。左腿打上石膏後,只好坐在輪椅上,但她卻並未請假。那段期間,在醫院的樓道里,經常可以看到袁醫生劃輪椅的身影。進入手術室後,因為腿腳不能彎曲,她就將腿搭在一條凳子上,一坐就是3小時。“那時候,在醫院不敢喝水,怕上廁所。當時想著自己的腿只是一個小骨折,患者又比較多,很多人不遠千里過來,不能讓人家白跑一趟。”就這樣,她堅持了2個月,直到自己脫離輪椅。腿傷那段期間,袁醫生堅持不下手術台,讓很多患者深受感動。醫者仁心。在當前醫患關係相對緊張、醫療行業整體形象受到質疑的時代背景下,懸壺濟世的醫者,不僅要醫德高超,更要有廉潔行醫、自尊自律的職業品德。袁琨用20餘年的臨床實踐,踐行著作為醫生的這一核心價值觀。袁琨先後榮獲湖北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崗位立功女明星等榮譽稱號。20xx年,湖北省衛生廳、武漢市衛生局授予她“人民好醫生”、“白求恩式的好醫生”榮譽稱號。

★★★吳孟超:堅守肝膽事業的醫者----在中國醫學界,肝臟醫學曾長期處於荒蕪。上世紀50年代,從同濟醫學院畢業的吳孟超投入了肝臟外科研究,與同事做出了中國第一個肝臟解剖標本,提出了“五葉四段”肝臟解剖理論。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 半個多世紀的嘔心瀝血,吳孟超推動了中國肝臟醫學的起步與發展。1999年建立的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每年收治逾萬名患者,年均手術量達4000例。肝癌術後五年的生存率,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年近90歲,他依然堅守在一線。據統計,吳孟超做了1。4萬餘例肝臟手術,完成的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20xx年1月,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吳孟超是醫院院長,平時不但忙於院務,還要經常外出主持學術會議。即便如此,他仍堅持在每個星期二的上午看門診,若是出差錯過了,回來還得補上。從醫近70載,吳孟超始終認為醫德比醫術重要,“德”是他挑選弟子的首要標準。吳孟超定下規矩: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的藥,儘量減少重複檢查。據說這樣做,每年能給病人節省7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