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堅守信念的名人事例

人物介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陝西省彬縣),後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5月20日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范仲淹的母親謝氏,身世坎坷,吃盡許多苦頭,飽嘗過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謝氏以孟母自勵,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顏回自律,發憤成才。舉凡古代刻苦攻讀學有所成的故事,母親和繼父都對范仲淹一一講過。

范仲淹心裡明白:要想乾一番大事業,就得自律嚴刻,自覺吃苦,自強不息。

故事:堅守信念

范仲淹自幼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為了使兒子和自己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范仲淹的姓也改成了朱.

范仲淹長大後知道自己親生父親姓范,便想恢復自己原來的姓,可是繼父不同意,兩人為此鬧得不可開交,因此,范仲淹便從家裡出來,住進了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開始了刻苦讀書的生活.寺廟裡的日子是很清苦的,而當時范仲淹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又特別大,所以他經常吃飯時端起碗,幾口就扒得精光,還沒到下一頓時就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以至於看書時也無法集中精力.怎么辦呢?他想出了辦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鍋稀粥,等冷凝結成粥塊以後,用刀在上面劃個十字,切成四塊,早晚飯各吃兩塊.而下飯的菜呢,更加簡單,僅切一點鹹菜就行了.

范仲淹就這樣在醴泉寺里刻苦讀書,他懂得了很多道理,長了不少知識.為了開闊眼界,增長更多的知識,他不遠千里來到應天府,進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南都學舍,拜著名學者戚同文為師.因為范仲淹很窮,經常吃不上飯,剛開始還能喝點稀粥,後來稀粥也沒了,每當太陽落山時,他才胡亂吃點東西,可是他從來沒有為吃飯這個問題而分心,而是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刻苦了.他為自己制訂了嚴密的學習計畫,每天不完成計畫決不睡覺.在嚴寒的冬夜裡,每當他學習感到疲倦時, 他就用冷水洗臉,提提精神,學習環境雖然這樣艱苦,可是范仲淹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

范仲淹就這樣憑著一股堅定的信念,十幾年如一日,勤奮學習,後來終於取得成就,成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貝蒂說:“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溫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丁玲說:“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古今中外大凡仁人志士,明達賢者,無不經過困苦磨礪.而伴隨他們走過磨難的,就是他們心中的信念.事實證明,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沒有闖不過的“火焰山”,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