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中秋節高三作文範文10篇

中秋節日到,祝福也送到,祝您:財源四面八方來報到,人才濟濟不缺料,生意紅火金彩多,人脈地脈翻倍多,和您合作愉快不得錯過,中秋快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中秋節高三作文範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一

八月丹桂飄香,秋葉也染黃了地面,這時候,在香氣濃郁的桂花樹下,泡一壺桂花茶,和親朋好友灌輸著美麗的秋景,在一起談天說地,就這是秋天的時候最美的時候了。

中秋是全年團圓的日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會為我們購買一身新衣服,而爺爺奶奶則為祭祀祖宗而準備,還有必不可少的各種月餅。

在家鄉的人們不會去買商店精裝的月餅,都是去人民醫院旁一家店買自己家鄉人做的月餅,這些沒有裝飾得很漂亮,好吃又實惠,也沒有商店裡買的有很多口味,只有蛋黃和豆沙月餅兩種,小時侯最喜歡吃這種自製的月餅了,金黃色的誘惑,常常使我向媽媽懇求切給我吃,但是媽媽怕我吃太多,所有每次都只允許我吃三個,但經常會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著痛大聲喊,現在想來,覺得很好笑。在吃的時候,還經常為雞蛋的大小而和弟弟爭吵,吃月餅時,沒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沒有如同紳士般慢吞細嚼,這樣的吃法在村里會被人當另類——這小子給我裝起斯文了!通常我們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麼風度不風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風光。最後,咽著了,用手捂著喉嚨嚇轉,這時媽媽會給我端來茶水,讓我慢慢吃。

到了中秋那天,家鄉在前幾天所積蓄的熱鬧才爆發出來。小孩就穿著新衣服滿大街亂跑,早餐也沒有吃多少,因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著肚子去“吃大餐”。其實對與我們現在來說也不是什麼大餐,但對於那些孩子們就不一樣了,父母在這天不會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東西吃,這就很不錯了,在平時是沒有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後就將“祖宗爐”搬掉,然後開始吃祭祀的東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現出對祖宗的尊敬。吃完後,大人們還在收拾碗筷時,小孩已經在床上睡了,因為晚上還要熬夜賞月,可見賞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們在收拾碗筷就會去準備晚上拜月亮和賞月的事情,最後才和孩子們要一起睡覺,等待美麗的夜晚。大約在晚上七點半的時候,人們就在街道上擺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後把月餅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開始拜月亮。整個街道很熱鬧,大人小孩都很高興。

最後,在城市燈火的熄滅中漸漸靜了下來,城市被圓月點綴得煥發光彩……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二

我家住在客家五華的一個小鎮,那裡雖無都市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更是一道亮光。

家鄉的中秋節,有趣熱鬧和諧祥和。中秋節的早晨,陽光明媚,很多人早早地起了床走到了熱鬧的大街上,大街上有賣肉的賣雞的賣餅乾的,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家都搶著買東西,這一天,我想最 賺錢的就是店鋪的老闆了。

東西買好後,各家都呆在家裡準備中秋節要吃的食品,各家忙東忙西。

到了下午,很多人出來走動了,有些人到別人家去竄門,每逢來客,我們必先泡一杯茶敬客。敬茶時我們都要很講究,例如嬰兒滿月 老人做壽小孩上學,子女入仕,病人康復,一場虛驚,兒子結婚 ,女兒出嫁。

到了晚上,要過中秋了,我們把桌子擺在門口前面,擺出了香噴噴的菜,大家都做下來,開始吃飯了。吃飯的時候,大人們先替老人和小孩盛飯,人們一邊吃飯一邊說笑,看起來非常祥和

晚飯後,大家把盤子拿了進去,又提出了一大盤月餅,他們先是把月餅一個個拿出來,在用刀子把他們切成一小塊,放進盤子裡,則裡面的蛋黃我們把他放在正方形餅乾中間空出一個圓,再把他放進 餅乾的中間,在放進去之前,還要沾點醬油,末在別面上給蛋黃鋪上一層皮,再放進去,這樣吃起來味道更好,我們一邊吃一邊笑,

這就是客家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三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裡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膠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我多么盼著快點兒過中秋節啊,晚上,家人出去吃中秋晚飯,望月、吟詩、飲酒、吃月餅,多么幸福啊!晚上,我們一家圍坐在餐桌上吃月餅,爸爸把每個月餅都切成六份,一人一份。月餅的餡兒很稀罕,都有貝殼味兒、美國藍莓味兒、咖啡味兒、芝士味兒……我覺得芝士味兒的最好吃。

我們一家人在院子的中央處賞月。我望著月亮,月亮原來是紅紅的,慢慢地爬爬漸漸的變白了,上面的圖像明了了,很美,給人一種暢快的感覺。

在我睡覺時,我看著窗外,想起了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想念家人的。

不管兩個人離別多久,都能看到同一輪月亮。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四

一朵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綻放、發亮、消逝。又一朵相繼開放、發亮、消逝。多么美好的東西啊,它有著生的喜悅,也有著消逝後的哀傷,淡淡的,從心裡不經意生出的哀傷。

我坐在廣場的一角,安靜、面無表情的坐著。看著在天空爭相開放而又忽然消逝的煙花,心裡說不出的荒涼。

為什麼我會這么悲傷,在這中秋團圓夜?我的家已在三四年前不在中秋夜團圓。哥哥去了深圳讀書,他很忙,忙的一年只回家一次,這一次是新年。中秋節他談不上回來。哥哥去深圳後,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這本該是件慶幸的事,是啊,家裡只有一個小孩,那他將成為父母寵弱的對象,被父母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的愛著。突然有種想嘲笑自己的念頭,我怎么會有這種想法?我有這種福份嗎?不,我沒有。

父母自生我後他們的感情就開始不好,也許是因為重男輕女,也許是因為時間久了,一切終究會變的。我母親生我後父親也沒怎么理我們,他和他的那寫所畏的生意上的朋友夜不歸宿,開始是去賭錢,後來去找“小姐”。母親是到我四歲時才知道這事的,她找我父親說理,父親說錢是他賺的,他想幹嘛就幹嘛。家鄉的習俗在背後“支持”著我的家的破裂,在家鄉,家庭婦女沒什麼地位和權力,男人的事她們不能管太多,只能做家務和管小孩。

我的童年過得很平淡,平淡得我現在什麼都記不起來了,他是苦是悲是樂是酸,留給我的,是一片空白。父親跟他的朋友玩的越來越明目張胆,在家裡幾乎看不到他。母親哭訴給舅舅聽,舅舅就去勸父親,軟硬都用上了,最後父親說他要痛改前非,他要對我們好。這次舅舅的勸說還真有點效果,父親跟他的那些朋友來往少了,帶我們去外邊吃飯,帶我們去公園玩,教我和哥哥學習,還有一次帶我們去深圳遊玩。可是美好的東西,有能保持多久?父親對我們的好,就像在夜間開放的曇花,一瞬間開始,一瞬間滅亡。母親無意間發現,父親在外邊有女人。這個驚人的訊息,像大炮一樣炸的我的家搖搖欲墜。父親又變回原樣,我的家又變回死氣沉沉,空氣中濃濃的火藥味,仿佛只要一丁點火星就能引燃我家的破裂。母親受不了父親,但她又沒要辦法,只能對我和哥哥發牢騷。哥哥在我讀國小五年級的時候就被送去深圳讀書。沒要離開家的悲傷,卻有離開家的喜悅。這昏沉而吵鬧的家,離開它,是不是件好事?而我還在這裡,看著父母每天一次雷打不動的爭吵,聽著母親滿目哀怨的對我叨念。我不爭氣,學習不好,什麼都不會,累贅似的活在家中。母親搖著頭,似自言自語的喃喃。她說我笨我不爭氣;她說她是為了我才留在家中受苦;她說她為我做了那么多我都不知道;她說我沒決心我根本沒恨過我父親;她說……我不知道母親什麼時候變得這么自私,或許我說的不對,母親沒錯,是我錯了。我本不該出現在這家庭中,我本不該出現在這時候。

廣場一邊是一對夫妻帶著孩子在玩,妻子讓丈夫點彩炮,丈夫裝作害怕的樣子去點,點燃後慌忙逃跑。彩炮的響聲和母子歡樂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我也想笑,但笑不出來,臉好像被凍成了冰,嘴角怎么提也不能形成笑容。天空的圓月亮的刺眼,我忽然有種想逃的衝動,逃的遠遠的,不要再聽到任何聲音,不要再看到任何事情。

何時啊,何時我才能有個團團圓圓快快樂樂的家。這是我的一個願望――一個近得讓我發笑而又遠得讓我失望的願望。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五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月餅濃濃的香氣伴著家家喜氣洋洋的氣氛,使人感到愜意極了。而也就在今天晚上,我也將同爸爸、媽媽一起,品嘗美味的月餅,觀賞今天的中秋之月。

白天的喧鬧遠去了,小塘的中秋之夜是靜謐的。月亮一動不動地懸在空中,那么渾圓,那么柔和。小塘中也有一個月兒,那莫不是天上的月兒在照鏡子風兒輕輕一叩,敲碎了月,又聚了。水中的月兒隨著波浪輕輕地晃動,像有頑童在戲耍,卻又那么安祥。天上的月兒那么高,像遠處飄來的渺茫的歌聲,隱約而又捉摸不定。

月兒照著水。月光像溫柔的網,密密的,長長的,從天上一直織到水面,又在水面一層層疊起來。伸出手去撫摸那網,卻又觸摸不到,只可以感覺那網是軟綿綿的、濕漉漉的,那網泛著的氣味是甜蜜蜜、涼絲絲的,一股清香直鑽到心裡。岸邊的樹和近岸的葦葉也輕舞著,像是給月光伴舞,又像是在這偌大的舞台上炫耀自己柔曼的舞姿。

一切都靜靜的,連葉子那被秋風撫摸著發出的沙沙聲也若有若無。這樣的夜晚,多么美好啊!隨著風兒,偶爾傳來遠處農戶的談笑聲,又隨著風兒遠去了……小塘的中秋之夜,月兒興致很濃,我也興致很濃。我沉醉在這誘人的夜色中!

在絲絲小雨的洗禮之後,人們期盼已久的、美麗的夜晚終於到來了。家家都燈火通明,喜氣洋洋。我也同爸爸媽媽一起,其樂融融的聚在了陽台邊上。再看桌子上,也擺滿了水果、零食、糖果以及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餅。我們一家子也一邊吃著月餅、美食,一邊觀看中秋晚會,時不時也注視一下天空,看看月亮出來了沒。

突然,媽媽大叫一聲:“快看快看,月亮出來了!”我急忙朝著天空望去。只見黑黑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它顯得如此清晰,如此明亮,就像是從天空中長出來一樣,是天空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被絲絲浮雲包圍著,散發出一種神秘感,又似一位羞澀的姑娘。我又注視著月亮,只見它徐徐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般的雲層,緩緩向上爬,越爬越高,最後來到了樓頂。我欣賞著這明亮高掛的月亮,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這圓圓的明月,難道不像詩人所描繪的,一個巨大無比的白玉盤嗎?

中秋之夜,這月光好似也格外的皎潔。月亮撒下了銀白的月光,它就猶如輕紗一般,鋪蓋了整個大地,為大地換上了一件新衣。月光透過樹葉,星星點點的灑在大地上,顯得寧靜而美麗。

中秋,合家歡聚的日子;中秋,全家團圓的日子。這箇中秋,我與爸爸媽媽歡聚在了一起,得到了許多歡樂及幸福。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六

中秋節又名仲秋節,也叫團圓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第二大節日,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別的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形成的。

中秋節有著一段悽美的傳說:相傳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大地冒煙,一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崑崙山,挽弓搭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因而很受人敬仰。後來,他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女子——嫦娥。有一天,后羿上崑崙山求道,巧遇王母,賜予長生丹,后羿不忍心撇下嫦娥,將仙丹交與嫦娥。不料被小人蓬蒙發現。一天,蓬蒙趁后羿狩獵之時,叫嫦娥交出靈丹,嫦娥當機立斷,將丹吞下,於是就飛天成仙,借住月亮上。后羿回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痛不欲生,他追啊,跑啊,可是,他跑月亮也跑,他停月亮也停。他知道再也追不回嫦娥了,他舉頭望著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突然發現月亮里仿佛出現了嫦娥的身影。后羿趕緊在院子裡擺上嫦娥最喜歡的糕點,以此紀念嫦娥。從此,這一中秋祭月的習俗就這樣流傳開了。

月餅的出現始於元朝,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軍師劉伯恩想出妙計,將紙條放進餅中,紙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群臣。於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

中秋不僅是一個充滿美麗傳說的節日,也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寫下一篇篇不朽的著作,有的詠月頌月,還有借月抒懷。蘇軾的《水調歌頭》,王唯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人想起遠在異鄉的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媽媽拿出一盒包裝精美的月餅,拿出刀切開一瞧,綠茶的,我們嘗了嘗幾口,帶有濃濃的茶香味!媽媽又切出第二個,原來是牛肉的,硬硬的,甜中帶鹹。當切出第三個時,一看是蓮蓉的,我們嘗了嘗,又酸又甜,真是好味道!

在中秋前夕,聽著關於中秋的美麗傳說,品著甜甜的月餅,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中秋節氣息。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七

今傳統佳節中秋來臨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陽台賞著月,媽媽在桌上擺滿了各種月餅和水果,告訴我說,這叫獻月。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月圓之夜,海峽兩岸的同胞期盼著團圓,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們盼望著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兩岸人民渴望著真正的大團圓。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在這月圓之夜,遠在他鄉的遊子獨在異鄉為異客,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我眼前浮現出李白獨自坐在桌前,獨飲一壺酒,悵然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今年的中秋節對於四川災區的很多家庭,並不是團圓之夜,而是悲傷之夜,每逢佳節倍思親。馬克思曾經說過“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希望災區人們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想想全國乃至全世界向災區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投身災後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災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仰望著天空中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像皎潔的玉盤高高懸掛在天空中,流露著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間。我仿佛看見了月宮中的吳剛在不停地砍桂花樹;玉兔在忙碌地搗藥;嫦娥滿懷惆悵地俯瞰著人間,羨慕著人間的團圓,我想,她一定是後悔自己不該偷吃不死仙丹,雖然她長生不老,但是她卻永遠失去了團圓,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宮中。

中秋是個團圓之夜,大家在一起賞月,一起暢談,生活就應該像這樣其樂融融!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八

每當提起中秋,我們的腦海浮現的應該是皎潔的月光下和家中的親人邊吃月餅邊賞月。然而昨晚沒有如玉的滿月也沒有和家人吃月餅的那份甜蜜和幸福。班上還沒有布置好聯歡晚會時,一場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不僅淋濕了秋後地上浮起的陣陣寒意,也淋濕了我絲絲縷縷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心中不禁被思念的秋風吹起層層思緒。

聯歡會開始了,每個宿舍先出了一個節目,隨後同學們爭相踴躍唱歌,歌聲一浪高過一浪,最後一首《十五的月亮》將晚會推向高潮。每個同學都沉浸在歡樂的歌聲中,先前那種離鄉的悽然已被這熱烈的氣氛融化了,小雨淋濕的陣陣寒意已不知不覺的悄然而走,而皎潔的月亮似乎正沉醉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忘記了拉開雲層這床厚實的棉被和天下每一個期盼團圓的人見面吧。也或許他正躲在雲層後面向天下的一個人默默許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吧

聯歡後天上星雲點點,每個同學似乎還意猶未盡,在到宿舍的途中邊走邊唱,臉上堆滿了甜蜜的笑容。畢淑敏曾說“距離會漂淡彼此相思的顏色”但昨晚的晚會卻拉近了同學們彼此的距離,漂淡了彼此的陌生感,褪卻了一個在異地負笈求學對家鄉的濃濃思念。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九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之——中秋節。

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這一天月亮會特別的大,會特別的圓,就好像是一隻巨大的月餅。人們歡聚一堂,喜滋滋地吃著團圓飯。許多中國人還喜歡在飯後和家人一起到戶外賞月、吃月餅。那景致,那氛圍是非常融洽和溫馨的。

晚上,我們一家也在陽台上吃飯賞月。媽媽為今晚的中秋盛宴忙碌了一下午。烤鴨、螃蟹、牛排等等……望著那一桌豐盛的美味佳肴,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奶奶為我做的年夜飯,那金黃色香嫩可口的滷鴨,香濃四溢,色澤誘人,食之滿口生香、外酥里嫩、不肥不膩。還有雪白鮮嫩的魚丸,水潤白嫩、口感爽滑、入口即化……每當我回到爺爺奶奶家,奶奶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變著花樣做我喜歡吃的菜給我吃。

媽媽大聲喊:“吃飯了!”才把我從白日夢裡叫醒。我回過神,夾起一塊烤鴨就放到了嘴裡,真是美味啊!我又吃了一塊,感覺越吃越想吃。我們一家三口團圓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

計畫趕不上變化,月亮一直不敢露臉。我們全家都非常著急。到了7:00左右,在雲層當中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圓圓的小腦袋,“月亮出來了!”爸爸媽媽高興地呼喊。此時的我痴痴地仰望著月亮,仿佛正看著我那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我的奶奶已經年過七旬了,滿頭半黑半白的頭髮,額頭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皺紋,它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奶奶雖然年齡很大,但身子還是很硬朗,天天忙裡忙外,總不閒著。 還有喜歡我的爺爺,他的頭髮白了一大片,臉上布滿粗細相間的皺紋,可他就像一個老頑童,總是找機會逗我玩,整天嘻嘻哈哈的。

漸漸地,月亮躲進了雲層。 望著烏黑的夜空,我情不自禁地吟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方的爺爺奶奶,不知你們是否也在想我?

家鄉的中秋節範文十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纍纍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構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