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周記300字勵志【三篇】

【篇一】

俗話說:十年寒窗,就為那金榜題名之時。

身為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在為夢想而努力。實現夢想就要面臨——考試——期中、期末、中考、分科、學考、高考……而每一次的考試,就如面臨著選擇,而每一次的選擇又代表著我們人生的考試。這期間,看的是我們是否又朝夢想邁近(進)了一步。

國小我並不出色,老師、同學也不看好,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要考北京大學。說來佳話一段,在一歲時,按老習俗,父母讓我抓東西,我抓了筆,同時父母問我要上什麼大學,那時懵懵懂懂的我張口就說上北京大學。從此後,這個夢想就在我心中扎了根。

進入國中,有了一點點起色,不過也是平平淡淡,沒有成為尖子生,而學校也沒有指望我能考自治區重點高中。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要考兵二,我要上名校……一點一點,一滴一滴,我終於考上了,終於向著我最初的夢想邁進了一步。

儘管我現在的成績很不理想,父母也一次又一次地問我要不要回地區二中上。我只有一句話——

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下去。

一點點的進步都代表著我們前進了,象徵的是成功之花萌芽了。

大跨步的飛躍—成長

有人說:這么拚命乾什麼,船到橋頭自然直,天無絕人之路嘛!

也有人說:每天都要比別人多努力一小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我要說,光明的前途,就是需要曲折的道路來磨礪。但我絕不會放棄。

進了高中的大門,我才知道,想成功——考北京大學,並不像小時和國中所想的那么單純,那么簡單。從入校起,老師們就說:考哪所大學並不是看大學排名,也不是看省份的出名,要看的是你的興趣,你所想從事的職業……

這時,我才真正意識到我的夢想應該是什麼?

有了新的目標,新的夢想,就有了質的飛躍,也證明我們已經茁壯成長了。

步入夢想之門——開花

突破自我的第三步了,夢想也將走向成熟,關鍵需要的是最後的拼搏與努力——源源不斷的能量的補充。

兩年,約等於六百天!

六百天后我們將放手一搏,鷹擊長空,到那時就是我們邁向成功的最後一步,也是夢想之花要綻放之時。

現在的我們站在高二的門檻前,或許前面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我們必將“吾將上下而求索”;或許前面的路曲折蜿蜒,困難重重,而我們必將百折不回,永不言棄。

放棄享受,接受挑戰,為的是給我們的夢想一次開花的機會。

【篇二】

已經進入高三的時間,不能有任何的恐懼、焦慮、傷心。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勇敢的走下去,我知道,這條路上有很多的東西必須選擇放棄,可我沒有後悔的理由,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即使跪著,也要走完。

自己一定會到達勝利的終點,我知道有很多的人在支持著我,鼓勵著我。我不能放棄,不能逃避。

現在是很累很累,想躺下就睡覺,可選擇的這條路的盡頭就要看見勝利的曙光了。

高三,是近乎賭上命的時間。明天是用精神和咖啡來度過每一天的時間。磨難也是一種高三的特色之一,就看誰可以在最後也是站著的。

高三,是淘汰的,淘汰出局的,也許,命運很慘,也許,命運很好。但於我們無關。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抱怨著什麼,卻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會去抱怨?也許,這是在安慰自己的心靈世界。

逃無可逃,那就背水一戰。高三的各位,一起加油啊!不是高三的希望給我們鼓勵,因為,這是人生的第一個重大選擇的路口。有人經歷,他們懂得,高三的苦,高三的一切。不是高三的,也許你們很快也會懂得的。那么大家一起加油!

【篇三】

童年,是在我記憶中被反覆撈起閱讀的那段時間,無法忘懷。那時的天那么藍,月幽然,風輕輕,走過雕欄。那時的柳樹,那時的甬路,那時的玩伴,那時的……那是我所謂“踱步的時間”。那時喜歡爬牆上樹,和小夥伴們到處亂跑,正午過了才想起回家吃飯,從頭到腳沒一處是乾淨的。媽媽恨不得把我拴住才好,可是我依舊淘氣,不理會媽媽“淑女點兒!”之類的教導。那時的我,現在誰也認不出,小子頭、灰土土的衣服,但認得出我的,有高高的紅磚牆,綠蓋一樣的草叢,彎了腰的柳樹,還有各家各院的菜畦。

國中,只記得那些老師們有時愁眉苦臉地說:“高俁,你怎么不學習呢?”有時滿面紅光地說:“不錯,有進步。嗯,加油啊!”那個時候的我究竟在做什麼呢?玩兒?只記得那時不用功的我啊!那是“飛騰的時間”。對於我而言,那簡直是彈指一揮間,只剩下一堆碎片:因為怕打針哭了一節課;在操場邊的空地上埋下一粒種子,等它長大;秋天跑到郊外去摘*的花;買了《哆拉A夢》的風箏放得好高;心血來潮出去滑旱冰,摔成了大狗熊;在檯燈下偷偷幻想著三年四班所有人的未來……後來回想起來只記得這些,無關緊要的瘋玩。

那個己經離我而去的女孩--我們曾一起在冬天的傍晚看整個教學樓的燈。“天地無論多大,只須堅守,只須堅守住最初的夢想,就能找到抵禦嚴寒的溫暖;只要牽掛,只要牽掛著最捨不得的朋友,就能勇敢挑戰黑夜”,這是她所說。我當時卻只忙著看燈,看空曠的操場,沒有聽懂她說這句晦澀的箴言。

後來高中,高中未完,便是奔走的時間,高一渾渾噩噩,送走今天應付明天,當我一遍遍重複著日子,正如我最愛的《多年以前》,彈多了,也會如白水一般無味,而非對以往的纏綿。想起從前看小孩兒放風箏,希望飛到玉皇大帝那兒去,是心裡有什麼美好的希望吧?我猜。然而這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高二了,在失去與得到之間徘徊,我不敢說失去的是快樂,得到的是辛勞或成績,我沒有那個資格。然而現實卻總給你個似是而非的選擇。要么放棄,要么堅持。實際上還不是逼你堅持,逼你忘掉所謂“一時的快樂”?在麵包與自由的選擇中誰都會選擇麵包,所以誰都會自然而然地忘掉飛向天空的風箏,忘掉曾是個孩子。

在人生的走廊中,我且行且吟,且走且停,此刻站在歲月的門口,我只是瞥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