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滋味國中周記500字

篇一:

聽蕭亞軒《最熟悉的陌生人》,總有一種淡淡的熟悉感,像有無數條荊條X不緊不松地纏繞著心裡的某個角落,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有點痛,有點酸,很奇怪的瀰漫在心裡。第一次聽得時候,並不感覺有多么特殊,甚至覺得這是一首再普通不過的歌,但是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堅持聽完這首歌,並且單曲循環播放聽了很多遍。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每次聽都會讓我感到窒息,又帶有絲絲心痛感,讓我想一再想探究這首歌的情感。雖然我不懂心痛,但是我感覺那種心臟被揪了一下,又像是被冰塊包圍後滲入的冰冷感,那種被壓抑的喘不過氣的感覺就像心痛吧。

有的時候我覺得我真的很奇怪,又很矛盾。有時特別害怕孤獨,有時又特別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呆著,不想任何人打擾,想找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睡覺抑或是自言自語。有時會突然有一种放棄一切雜念去努力地念頭,卻又顧慮很多。轉念想想,有時候一些事情不須顧及結果,雖然我是一個注重結果的人。但是正是因為我注重結果,使我在途中就猶豫了,害怕了,甚至連邁進起點的勇氣都喪失了。事實上是我把結果想的太慘了。如果我努力去做的話,不一定失敗。我承認我不是樂觀主義者,但我會努力地。成長的路上誰都會有挫敗感,誰都會有迷茫的時候,誰都會咬牙暗下決心。但拼的不就是毅力和恆心嗎?那種自戀和敏感表現的刺不是錯,對嗎?每人心裡都有一株含羞草。之所以會迷茫,會叛逆,會恨,那是因為有心,能感覺到痛。

不痛,不迷茫,就不青春,就不是成長。

篇二:

成長是什麼滋味,是酸?還是甜?我認為成長不僅僅只有一種滋味,而是有酸也有甜。

“別玩了,第一次月考數學就不及格!昨天我給你買的數學練習冊做得怎么樣了……”媽媽又開始嘮叨了!我賭氣地關掉了才玩了半小時的電腦,回到自己房間。“你數學一直不好,以後的周六周日別待在家了,昨天我給你報了一個數學班,下周六開課……”不知什麼時候,老爸已站在了我的身後。看我在皺眉頭,爸爸又說:“你已經是中學生了,也該懂事了。中學可不像國小,科目多,競爭激烈,你得更用功地學才行,否則就會跟不上。再說,現在有幾個中學生不補課呢?我向幾個同事打聽了一下,他們的孩子都在補,有的甚至補好幾科……”“唉,爸,您是不是看了《大話西遊》呀?怎么跟唐僧似的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行了行了,您快出去吧,還讓不讓我學習呀!”唉!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嘮叨和期望讓人喘不過氣來,我的鼻子有點酸酸的。

在爸媽嚴厲的“關愛”下,我不得不利用一切能學習的時間來學習,而且絕不輕易放過每一道數學難題。深夜裡,我多想閉上自己沉重的眼帘;燈光下,我多想鬆開自己緊握的筆。但是,一個事實迫使我打消了所有的念頭——我是中學生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我的數學竟然考了108分。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我哭了。淚水中有欣喜也有苦澀。那天,媽媽破天荒地允許我和同學出去瘋玩了一通。回到家,我撒嬌地問媽媽:“媽,今天您咋這么開恩,竟讓我和同學一起出去呀?”“嘿,這還用問嗎?你數學考得不錯,也該放鬆一下了!再說,你都這么大了,該學會獨立了,懂嗎?”我激動地抱住老媽,心裡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