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嘮叨相伴的國中周記600字

篇一:

她身高一米六,一頭短髮,短髮下一雙彎彎的眉氣,還有一雙寶石般的眼睛,一個小小的鼻子,一張能說會道的嘴。這個人是誰?她就是我的“嘮叨”老媽。

今天是周末,我心想終於可以睡個大懶覺了。誰知廚房裡傳來媽媽的叫聲:“劉芷妤,起床啦!都7點鐘了,還不起來學習,你知不知道,早上讀書可以......"天啊!這些話我都會背下來了。我極不情願地從床上爬下來,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剛準備學習,又傳來媽媽的嘮叨聲:"媽媽先去工作了,早餐在桌上,記得趁熱吃,待會疊好衣服,打掃乾淨自己的房間,知道了嗎?""知道了,媽媽,你快去工作吧!"聽到媽媽關門的聲音,我整個人都輕鬆了,耳根也清靜了許多。每天聽著她的沒完沒了的嘮叨聲,我的神經幾乎要崩潰了。

又是一個清新的早晨,我帶著好心情背起書包上學去。剛走出門,背後傳來了媽媽嘮叨的聲音:"劉芷妤,出門要注意安全,要小心過馬路,沒忘記帶東西吧?上學的時候走路速度可以快點,別遲到了,還有上課......”“我都知道了,你再說下去,我就真遲到了,再見。”我快速走出家門,要不媽媽又要拉住我嘮叨一回。今天的好心情又被媽媽的無盡的嘮叨一掃而光了。

下課回家了。我一坐下,耳朵聽到的又是嘮叨:“先吃一碗綠豆糖吧,夏天天氣熱,糖水可以降降火氣的,做作業時千萬不要分心,別馬馬虎虎的,還有,明天我出差......”一聽到出差兩個字,我開心得都形容不出來,終於可以解放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不知不覺醒來時,已經七點五分了。我忙這忙那的,背上書包直往學校跑,來到學校時,才知道數學書忘記帶了。今天一切都變得怪怪的。回到家時,家裡也變得冷清了,我吃起飯來也沒精打采了。看來,只有媽媽這劑“良藥”才可以拯救我了。過了幾天,媽媽終於回來了,我終於知道了,我的所有快樂里是要有媽媽的嘮叨,那樣才充實,才真切,從今往後,我要把媽媽所有的嘮叨裝起來,不開心時可以拿出來聽聽。

謝謝您,我的“嘮叨”媽媽。我懂得了你的嘮叨里的用心良苦,這份嘮叨里蘊含著一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

篇二:

只要在家裡,從早到晚,總有一種聲音陪伴著我,那就是媽媽的嘮叨。

“超兒,快起床,再不起就遲到了,快!快!快!”清晨叫醒我的是媽媽的嘮叨。中午一進家門,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快,洗手、吃飯,書包掛在椅背上。”剛吃完飯坐在沙發上,媽媽又喊:“午睡一會兒,別躺下看書,會把眼睛看壞的。”晚上回到家,媽媽更是嘮嘮叨叨問長問短,每當晚上我想多看一會兒電視的時候,媽媽就嘮叨開了:“別看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每當我做作業的時候,耳邊又傳來了嘮叨聲:“寫字姿勢要正確,預防近視!”還有什麼上課要注意聽講啦,不懂就問啦,要誠實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這嘮叨就像一個沒完沒了的小廣播。

剛剛入學那陣,我真是有點厭煩媽媽的嘮叨,覺得是無聊的枯燥的。有一件事讓我對媽媽的嘮叨產生了新的認識。有一次,媽媽和爸爸出去辦事,只有我一個人在家,那時的我可樂瘋了,心想今晚在也不用聽媽的嘮叨了。誰知在做作業時我總感到少了升么,家中少了什麼呢?當我想轉過身尋找時才發現家中什麼也不少,只是媽媽不在,少了媽媽的嘮叨。以往我總是在媽媽的嘮叨中做完作業,這會兒屋內一片寂靜,我竟然手執鉛筆,呆若木雞,思維變得遲鈍了,久久沒寫出一個字。頓時,我恍然大悟,“無聊枯燥”的嘮叨原來卻是一種巨大的催動力,它引領著我上進求知,發奮學習。

那天我想了很多很多,想得最多的是博大的母愛。媽媽的每一句“嘮叨”都蘊含著愛,蘊含著她對兒子的叮囑和希冀。它是一首歌,一首用愛填詞,用心譜曲的歌。媽媽嘮叨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聲。每當我走出家門,走進校園時,我就會覺得媽媽的嘮叨是我奔向目標不可缺少的航標。因為媽媽的嘮叨就像一道道數學題,總是那么嚴謹,讓我馬虎不得。做每件事不得不按媽媽的嘮叨去辦。就這樣,媽媽的嘮叨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感謝媽媽,感謝媽媽的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