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自信的隨筆:外國人的“中國劫”

:現代化強國,不僅要物質的富強,還有文化的富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外國人的“中國劫”》。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當一個人歇斯里底的要證明某個東西的時候,那說明他現在正缺少這個東西,或者在這個方面做的不夠好,有短板。我覺得,文化就是這樣一個東西。

十九大報告裡,習主席專門提到一點,就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但是,這一方面是我們的短板,也是痛點。

每到聖誕節前夕,關於抵制洋節,愛國忠貞的言論又開始刷屏。而且這一類信息下面都會打個括弧,裡面寫著,如果你愛國請你動動手轉發。這句話有個潛台詞,如果你不轉發,就是不愛國。

我就納悶了,世界都成地球村了,現在不就是過一個節日嘛,又跟愛不愛國有什麼關係呢!

一旦有人戳痛時,鋪天蓋地的討伐就開始了。其實,討伐有什麼用呢,現代社會,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僅靠著單純的說教就可以傳承的,傳統文化,民族記憶傳播的形式也需要創新,要與時俱進。

漢字聽寫大會,喚起了人們對古老漢字的熱愛;詩詞大會,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古典詩詞的美;見字如面,朗讀者,又一次把我們拉回到傳統家風的諄諄教誨中;我在故宮修文物,讓我們近距離認識文物,認識民族的文化記憶,喚起我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民眾哪裡不愛國了?時時刻刻都在愛著,因為愛的深沉,所以少了一些外在的喧囂。外來文化節日的衝擊,讓我們惶恐不安,這很正常,民族復興的焦灼,文化受侵的焦慮,但我覺得,這是我們走向強國之路的必然陣痛。

開發中國家如此,即使發達的美國也是如此。面對中國貨物文化的輸出,他們的文化界,也有人憂心忡忡,擔心美國老大 地位不保。

當年美國電影功夫熊貓上映時,網路上有人大聲疾呼,中國文化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了,外國人都可以用我們的優秀文化符號做出強勢的文化輸出,而我們呢?一時間悲觀論調滿地,好像中國傳統的文化信息就會葬送在我們手裡。

結果呢?尤其是xx大以後,中國優秀的影片也如雨後春筍般,異軍突起。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阿唐的故事等等,一大批優秀的動畫,票房口碑皆佳。甚至在海外還掀起了中國動畫熱。

所以嘛,中國人就得有這樣的文化自信。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積極融入世界,世界也熱情的擁抱中國,洋節在中國盛行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傳統佳節也在海外擁有巨大的冬粉團,比如中國的春節,元宵節,中國人過,很多外國人也過。因為老外也被咱們節日的氛圍吸引了,他們也想融進來,親自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當然,也有一些外國人叫囂,替自己國家 傳統文化擔憂,因為中國的影響力實在太強勁了。

曾經,在世界上,有人 地方就有中國人。如今,在中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外國人,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自信的中國,一個內心強大的中國,一個富庶的中國。

我曾在國際交流學院給留學生上過一年的現代漢語課。學生主要來自中亞五國,還有俄羅斯,東歐一些國家的。日本韓國的也有一些。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紐西蘭的學生,那一年她四十五歲。

她以前曾來過中國幾次,主要是做義工,宣傳愛滋病的防治工作。後來,慢慢被中國文化吸引了。

如今,她一個人從紐西蘭來到中國,隻身來到遙遠的大西北,就是為了學習純正的國語,感受中國的風土民情,深入了解中國。

她用蹩腳的國語說,我喜歡中國,喜歡中國的漢字,喜歡中國的食物。我相信一定可以把漢語學好,HSK(漢語水平能力考試)一定可以過關。

還有好多這樣的留學生,因為熱愛中國的漢字,因為愛中國的美食,因為愛中國的功夫,因為愛中國的傳統技藝,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有的甚至在中國結婚,定居。

我覺得這是好事,開放,包容,自信,富強的大國,應該是這樣的一種姿態。中國將會加大開放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

年輕人過洋節,圖新鮮而已。殊不知,很多外國人也被中國文化迷的神魂顛倒,特朗普的外孫女不就是一個中國文化迷嘛,國語,唐詩宋詞,民間歌曲,中國樂器,中國禮儀,學的有板有眼。外國人也有中國劫,中國人得有這樣的自信。

百年積貧積弱,我們需要看到屈辱,需要奮發圖強,早日實現中國夢。但是,也應該看到,一百多年的時光里,我們的先輩是如何一點點融入世界,直至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