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順明低調其實是一種底氣與自信名人故事

敦厚的吳順明為人務實、謙和、低調。在成為中國制硯藝術大師之前,吳順明名不見經傳,人們對他一無所知。而事實上,他的端硯作品近年來卻在肇慶首屆端硯文化節甚至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上屢獲金獎。直至吳順明成為中國制硯藝術大師之後,人們才開始四處打聽他的出處,猜想他是哪位大師的愛徒高足。國珍堂在中國硯都肇慶聞名遐邇,是最大規模的端硯企業之一,不曾想卻是吳順明一手創辦的。大家這才開始慢慢了解吳順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低調其實是一種底氣與自信。

高要的金渡鎮,與端州的黃崗鎮白石村一江之隔,吳順明就來自那裡,這也許是他一直以來不為人所熟知的另外一個原因吧!1985年,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吳順明認識端硯,並對端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那些年,吳順明會經常在硯鄉黃崗白石村、金渡水口村蜿蜒伸展的小巷裡慢慢地行走。小巷兩旁,作坊林立。院子裡、屋檐下,都是握鑿掄錘默默地制硯的硯鄉人。家家門前堆硯石,人人手上拿刻刀。硯村就像一部打開的史書,細長綿深,韻味充盈。吳順明在硯村里訪師學藝,接受傳統端硯文化的薰陶。他從上山採石、圍料制璞做起,一路走來。吳順明雖曾受人指點,但並無嚴格的拜師學藝的經歷,而是博採眾長。這樣的一種從藝之路反而成就了他的與眾不同。也許這種與眾不同是他不經意而為之,但事實上卻在這種不經意之間慢慢在心中確立了一種屬於自己的審美理想。正因為心中確定了這種屬於自己的審美理想,吳順明創作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懷素醉書》硯,取材歷史故事,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充分利用天然的石皮,刀法清晰流暢,人物景點簡潔清雅,庭院深深的意境,將懷素和尚點綴得入木三分。《月下琴韻》硯,雕工精緻,刀法自然,布局疏密有致,將湖光山色刻畫得分外嬌嬈,人物在月下撫琴,讓人如臨仙境……這些作品,反映了吳順明對端硯創作的審美探求及審美理想,展示了吳順明與眾不同的藝術創造力。自有的審美理想,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個性,也最能顯示藝術作品的個性。面對這些硯作,人們在驚詫讚嘆之餘,頓生尋根究底的審美欲望。

吳順明硯雕作品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的經歷與修養的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內心自覺確立起來的審美理想的與眾不同。簡而言之,他的藝術實踐是在自己內心確立起來的與眾不同的審美理想指導下進行的,他的探索是沿著藝術規律前進的,進而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與風格。

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謙和、低調,但卻在自己的作品中充滿活力地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這就是吳順明。

欣賞吳順明的端硯作品,你會覺得,這位硯壇新銳與中國硯都其他硯雕藝術家確實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少了因襲的負擔,作品卻一下子立了起來,心靈也一下子飛了起來。欣賞吳順明的端硯作品,你會突然間明白,他一向的低調和淡定是有根的。

吳順明的倏地出現,以及吳順明低調、從容、淡定的從藝姿態,讓我們眼前一亮,你不但驚詫於他一手創辦的“國珍堂”早已成為廣肇高速公路出口處的醒目的標性建築物,而且還在端州大街上開了規模不小的分店,更驚詫於他在不經意之間慢慢自己確立起來的關於端硯藝術的那種與眾不同的審美理想。

吳順明的倏地出現,是否預示著硯界傳統秩序即將被打破,一種新的人才格局即將出現?雖然不能馬上下斷語,但卻讓人心中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