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範文附評語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篇作文優秀與否主要取決於作者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又要注重培養思維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中生作文範文附評語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中生作文範文附評語一

山之為山,必需有深谷,才能顯示出它的雄偉,更陡峭,更奇峰突出。

河之為河,必需溯回流,放能流露出水的靈魂,更曲折,更源遠流長。

人之為人,必需歷挫折,則能練就出人的品性,更內斂,更榮辱不驚。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挫折是人生賽道上的訓馬師,是成功路途上的踏腳石。不畏懼挫折,不害怕失敗,生命將因此而熠熠生輝!

那漢宮的明月,是寂寞的梧桐,那高高的圍城,囚禁不了遠飛的心緒。大殿之上一聲呼喚,你別了圍牆。從此離開了父母,別了好友,遠了故鄉,踏上了西去之路,踏上了茫茫大漠。昭君或許有淚水,然而那不是悔恨也不是畏懼。答應和親時,她就知道異域的清苦。而今的淚水是對故土的眷戀。

是什麼支撐著一個弱女子走向遠方?是不畏困難的勇氣,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大義凜然。

那銅牆鐵壁,拘不住愛國的豪情;那榮華富貴,惑不了興復故過的信念。“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斷頭台上一聲嫉呼,呼出了多少仁人志士的一腔正氣。面對元人的威逼利誘,他沒有猶豫,慷慨赴死,正氣優存。

是什麼讓一介文臣為復國大計辛苦奔走乃至慷慨赴義,是不懼挫折的勇氣,是傲骨錚錚的民族大義。

那殘破的茅屋,打不斷為國為民的愁苦,那床頭的淋漓雨水,澆不滅一腔憂國憂民的熱忱。“嗚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倶歡顏。“人活至此,尚憂他人。這不是愚也不是傻,而是詩人偉大無私的愛,岳陽隕命,尚思國事,試問世間有幾人至此哉!

是什麼鑄就了一介書生為國為民為天下,是愈挫愈勇的信念,是心存實國心存百姓的情懷!

巍巍青山,曲折迂迴的河流,是自然的博大,艱難困苦孕育生命的內涵。風雪過後又是艷陽百花開。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當竹林過後,流水會更加歡暢,當高山越過,野雲將更加無羈!

點評:本文是一篇較為精彩、規範的議論文。語言與結構都很善用整齊的語句或語段,不妨認真學學作者凝練生動的舉例論證以及其後的畫龍點睛式的提煉語句,更有文學色彩極濃的典雅書面語輔之,怎一個“好”字了得!

高中生作文範文附評語二

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北風侵襲著蕭索的街道,殘雪堆積了一地的淒清,天色將欲垂暮,店鋪家家緊閉。若非民居外亮紅的一幅春聯與視窗透出的幾暈燭光,誰能想像這是中國最大的節日——除夕夜的情景?那,如果是這樣呢:夜的大街光明如晝,精心裝飾過的櫥窗連成一片童話般的奇景,笑容滿面的聖誕老人手捧一把紅通通的糖果,遠處飄來《平安夜》安詳的歌聲。當然,那些華麗的別墅此刻是安靜的,誰願在這狂歡的季節守在空蕩的家裡?

選擇一個節日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中國人,一直過得太累了。

人類一向是戀家的動物,中國人尤其是。異地經商、他鄉求學或是成了“宦遊人”,都是中國人被迫離家的理由。是由於山水阻攔、各地文化差異還是其他的一些什麼,歸鄉成了離家人最大的一塊心病。於是節日給他們送去了慰藉:春節要回家吃團圓飯,清明是回鄉祭墳掃墓,中秋月圓時節又該全家團聚,共賞明月。若是到了這些時候還不得歸去,人們或對月,或憑欄,總不免灑幾滴思親淚。這些節日於是染上了一層濃郁的悲情色彩。

那些身在家鄉、得以團聚的人們呢?在大家庭中,當家的中年人老早就要開始準備大宴席、請戲班子,置辦各種食品,盡力討好上一輩,自己過節反是操勞;小孩子走親訪友前要被無數次告誡不許犯這樣那樣的禁忌,收穫了新衣、零食的同時也收穫了懼怕、擔心或許還有大人的一頓數落。

節過完了,當然有無盡的欣喜,但不論是否團聚,人們都是滿心的疲憊。說到底,還是一個“聚”字在中國人的心中纏繞了幾千年,纏得人總是生生地疼。

“聚”當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親情和鄉土情結。漂泊在外、背井離鄉到底令人心酸。引申開來,“聚”或許還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孫是福和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但久而久之,過分追求團聚就演變成了一種負擔甚至枷鎖,使中國的節日永遠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傷感,人們的心沉甸甸的,仿佛莫名。大年夜空蕩的街景,也便是“聚”字的產物。

有趣的是,西方的過節方式恰恰是一個“散”字,男女老少都離家外出,分散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營造了眾人盡情狂歡的奇景。疲憊了數千年的中國人一眼瞥見,才終於脫開了“聚”字加於身心的枷鎖。原來我們可以不分彼此、忘記形式,不再為別人而活,可以這樣恣意,這樣釋放,在“散”的灑脫中尋找本真的快樂。

“聚”是不能丟的,“散”又何嘗不可?只是在原本單一的形式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支點。那么,就在感受“散”的快樂時,一定勿忘歸程,勿忘本根,在聚和散的平衡中收穫完美生活。

點評:閱讀此文,可以清晰感受到作者對語言、立意、結構的自覺追求。文章從春節與聖誕熱鬧與冷清的對比畫面入手,接著挖掘其本質義,抓住兩種生活方式的“聚”“散”的比較,高明的是,對國人的戀家情結重墨描繪,體現很深的文學底蘊,而對西方的“散”淡描帶過,文章錯落有致。從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由“但不論是否團聚,人們都是滿心的疲憊”一語收束前兩段,使文章結構嚴整。語言駕馭可見才情,如“幾暈燭光”中量詞的錘鍊、“生生地疼”中濃郁的古詩意味。

高中生作文範文附評語三

風和日麗,燕舞鶯歌,好個晴朗而溫馨的春日。汨羅江如一幅柔軟而素潔的緞帶向東悠悠地流淌,粼粼波光與藍天輝映,顯得格外明淨。夾岸垂柳,似婷婷的少女,生氣勃勃,舞姿翩翩。古老的土地仿佛從沉睡中醒來,欣欣向榮,氣象萬千。歷史多情,穿越遙遠的時空隧道,把兩個“蕭條異代不同時”的風流人物推至這裡,——他們就是屈原和司馬遷。於是,芳草萋萋的江濱,二人席地而坐,海闊天空地暢談人生,旁徵博引地論辯曲直,令江流屏息,天地動容。

司馬遷儼然仙風道骨,精神矍鑠,率先熱忱問候:“屈翁您好!我雖為您作傳,但不曾謀面,今日相見,幸甚!幸甚!”

屈原依舊形容枯槁,顏色憔悴,立刻溫情答禮:“謝謝!謝謝!子長的冤獄,我於泉下亦有耳聞,我們的命運何其相似!”“是啊,您遭流放,我受宮刑,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啊!”司馬遷憤憤不平,喟然長嘆。屈原緘口不語,陷於哀思,兩眼閃動著淚光,靜靜地凝視著江面。

沉默……“屈翁,恕我直言,蒙受冤屈,固然需要竭力抗爭,但並不一定要以生命為代價。故我雖曾萬念俱灰,卻終未輕生。”司馬遷態度從容,語氣堅定。“不,君王昏聵,奸黨囂張,是非顛倒,黑白混淆,我豈能以高潔之軀蒙世俗污濁之塵!所以寧赴江流而葬身魚腹。就像這滾滾滔滔的江水,遭遇亂山攔截也奮勇直前,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只求撞濺一朵浪花以警世就夠了。”屈原義憤填膺,辯詞慷慨。“屈翁正道直行,以身殉國,高風亮節自然流芳萬古!”司馬遷滿腔敬意溢於言表,“不過,愚以為您畢竟沒明去就之分。古語有之:‘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為何?其身可愛,不足以死,須留得青山,將以有為。我的耳畔也一直響著一個驚心動魄的聲音:‘效法先賢,論書策,抒憤懣,述往事而思來者,表文采以昭後世,乃能償前辱之債……’我恍然大悟,權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由是閉門揮毫,完成《史記》,使生命大義在屈中得伸,難道不更像這奔騰不息的江水,遭遇絕壁阻擋就折向而走,一路放歌,歸於大海了嗎?”“是!子長所見極是!”屈原頻頻頷首。“其實漁父之言不無道理:‘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您若忍小忿而就大謀,養全鋒以待其敝,什麼昏君,什麼奸黨,就沒有諫而不從,掃而不清的,而楚國興隆,便指日可待了!”司馬遷奮臂一揮,仰天大笑。“喔,以屈求伸,人生的大智慧!真猶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願天下芸芸眾生也能記取。”屈原連連撫掌,也仰天大笑。

於是兩人斂衣拱手而立,望著汨羅江水一起縱情高吟:“逝者如斯夫,一去不復返!”那聲音在天地間久久迴蕩。

點評:本文獨具匠心,設計讓“屈原遇見司馬遷”,通過二人的對話,表現了不同的價值觀:屈原的守節不屈和司馬遷的以屈求伸;以文言為主,古樸典雅的語言,增強了全文的歷史厚重感,也體現了作者不俗的文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