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傳統文化作文加評語

傳統文化也包括節日,我國有各種各樣的節日:過春節可以吃到象徵幸福平安的餃子;過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親人;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傳統文化的國小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小傳統文化作文一

就像大江大河最後都會匯入海洋一樣,各國文化的長河也必然會交錯、衝擊,然後流入海洋。而我們大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也正遭受著西方文化的衝擊、挑戰,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誓死扞衛我們大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在歷史的競爭中不被淘汰。

從望聞問切到火藥、指南針,我們大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了多少貢獻,創造了多少奇蹟?五千年文明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去改變世界,創造未來。而這一代的年輕人們,卻拋棄祖國崇洋媚外!

西餐、韓國日本料理在中國的猖狂,就是因為這一代人的民族意識淡薄,盲目地追捧。例如冬至,我們大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們潮汕地區也吃冬至圓,吃了長一歲。去年冬至,學校像往日一樣,也沒人在談論關於冬至的事;而幾天后外國的聖誕節,全校學生都對這個外國的新年著迷得走火入魔,猖狂的互送蘋果,甚至連學校都要學生做聖誕賀卡。這難道不令人感到可悲嗎?

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確讓我們自豪,可從鴉片戰爭後中國人不再是當年受到各國人尊重的“唐人”,而是侵略者刀叉下的一塊肥肉,中國文化被美國日本摧殘,國民對自己的民族失去了信心,於是清朝滅亡。現在我們中國的確是一個經濟、軍事強國,可我們的文化卻是十分脆弱,連那個小韓國都來搶我們的端午節,甚至是四大發明的印刷術……

各國家之間的文化戰爭,是不會停止的,而勝者可以存留,失敗者只能退出歷史舞台。作為世界文明的主導者,我們中華民族絕不能倒下。文化長河之間互相碰撞,只有我們每一位國民,都用自己的靈魂扞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才能讓中國真正強大起來。校園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誦讀儒家文化的讀書聲、春節時家家戶戶團聚吃年夜飯、京劇川劇的精髓代代相傳……這不是人們對中華文化的支持嗎?

握緊刀槍,打一場文化的翻身戰,我們中國一定會成為文化強國!

簡評評語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火藥、指南針等,語言形象生動,如“全校學生都對這個外國的新年著迷得走火入魔,猖狂的互送蘋果”,富有生活氣息,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國小傳統文化作文二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穿的服裝、用的瓷器等等。這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們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傳統文化也包括節日,我國有各種各樣的節日:過春節可以吃到象徵幸福平安的餃子;過清明可以拜祭去世的親人;端午節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一起吃月餅、賞月的好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戴茱萸的日子;國慶節是慶祝建設國家的節日……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裡,我最喜歡的還是春節。

在春節那天,大街小巷都洋溢著換了喜慶的氣息。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紅燈籠,貼上紅春聯,嘻嘻哈哈地放鞭炮。那些辛勤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在家內出入,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們把各種的食物端上桌,打開電視,邊看春晚邊吃食物邊嘮家常,其樂融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只有傳統節日,還有傳統美德。

雷鋒,一個萬眾皆知的名字,一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他沒有沙場上浴血搏殺的經歷;更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他有著一顆樸實無華的心,有著樂於助人的精神,僅僅憑這些,他的名字被人們深深的銘記在心。“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句話是讚美雷鋒的,他走到哪裡,好事就會做到哪裡;他走到哪裡,他那幫助別人而又不圖回報的思想就會帶到哪裡。雷鋒說過:“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自己的生活崗位上……讓我們向雷鋒學習,獻出自己的所有力量去幫助別人,為他人著想。

這,就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這,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簡評評語:

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小作者通過介紹“我國的傳統文化”,表達了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光大的願望。文章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準確生動,是一篇成功的習作。

國小傳統文化作文三

生活中的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里有著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厘米呢!它寬2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裡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裡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乾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喔,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喔!

簡評評語:

本文開篇直抒胸臆,點明“生活中的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迅速照應文題核心詞“傳統文化”。文筆流暢,充滿哲思。結尾“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表明作者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