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作者老舍簡介

老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劇本、散文、詩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詞、古詞和舊體詩等),幾乎什麼形式都涉及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駱駝祥子作者老舍簡介,歡迎閱讀。

老舍簡介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正紅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在北京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中長大。他在國外時,閱讀了大量西歐文學名著,開始了小說創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幽默中含有諷刺,頗近似於英國作家狄更斯的筆致,但誇張有時略嫌失度,幾乎跌入油滑。然而,對於老舍來說,初期的創作是不可缺少的練筆,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創作漸趨成熟,於193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等。終於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駱駝祥子》。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誌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鬚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準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鬆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超強的語言寫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話,使作品據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有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

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國小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國小,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個長篇《老張的哲學》問世,作品取材於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職時的經歷。小說揭露了北洋政府統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亂,在藝術上表現出幽默的藝術風格。

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老舍經典語錄

1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

2 熟才能生巧。寫過一遍,儘管不像樣子,也會帶來不少好處。不斷地寫作才會逐漸摸到文藝創作的底。紙簍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裡面扔棄廢稿,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3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許就能成個好作家了。

4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5 沒有民族風格的作品,是沒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鄉本土活不下去,而且無論在哪裡也活不下去。

6 一個作家實在就是個全能的演員,能用一支筆寫出王二、張三與李四的語言,而且都寫得恰如其人。

7 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8 北京的春風能把春天吹跑。

9 生命是不容易得來的,也不能輕易地舍掉。

老舍的人物評價

老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劇本、散文、詩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詞、古詞和舊體詩等),幾乎什麼形式都涉及了。已經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總共有一千萬字之多。談現代長篇小說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顧現代諷刺幽默精神,離不開它;講到中國話劇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繞開老舍;而要認認真真地總結中國現代白話的歷史,想像我們每個人今天嘴裡說的或筆下寫的現代語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視他的存在。

可以說,老舍的作品的確稱得上是“經典”:它的以一擋百、一以擋千的無可爭辯的分量;他在歷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無法逾越的典範性、代表性;產生的時候是重要的,之後又擁有持久的影響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讀者,甚至迷戀者;它值得人們再三回味,可以不斷感受、不斷驗證,不斷有新的發現,即所謂說不完的莎士比亞,具有永恆的魅力。他的短文、散文《養花》、《貓》、《北京的春節》、《草原》和《我的母親》、《母雞》相繼被收錄在中小學生課本里。

老舍的自我小傳中,依然滿是嘲諷的嘲笑自己知識的淺薄更體現出了他熱愛生活,希望自己的知識量步步高升,學無止境的美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