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良心的作文素材四篇

篇一:讓鮮花開遍“良心草原”

每每談起“良心”,帶給我的不僅是簡單的兩個字的深思,更是對古今良知的對比。“良心”總與“道德”相關,產生一種共鳴,無疑是因為,古往今來如何占領心中的道德高地,怎樣使我們的“良心草原”更加廣闊,是恆久不變的話題。

談到良心,不得不說起金庸塑造的一個個民族武林英雄。大俠郭靖長在蒙古,鐵木真視他如親子,但在南宋面臨蒙古入侵之時,身為漢人的他,毅然拿起武器,死守襄陽,抵禦蒙古,只因他內心清明,有著愛國的赤子之心,心存良知。他的身上有著金庸俠與義的完美融合。

可是,反觀今日,這樣的俠義得不到踐行,甚至連“扶不扶老人”這種在以前幾乎不用思考的問題都引起我們的深思,如此社會,我們還如何實現祖輩們的“大同”,如何做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難道真的是道德的淪喪嗎?

何謂良心,從字面上看。先有“良”再有“心”,我認為“良”便是一種向上向善的態度,有句話說:“對於道德的實踐來說,最好的觀眾就是人們的良心。”不錯,良心歸根到底就是道德高度。

面對由“扶不扶”引出的這一討論,不僅是對如今社會的詰問,也將是對社會公民的考驗。“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喚醒隱藏在人們心底的良知似乎已經成為目前社會的道德任務,對於這個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二十四個字如清風吹散了我們積鬱心中的灰塵,“扶老人”何嘗不是一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這一扶,扶起的除了人心,還有整箇中華民族五千年積累的良心與道德。

精神的成長,是人們長久不斷的追求,如果,剝去層層陰霾,我們不難發現,仍有幾朵小花堅韌的綻放在遼闊的“草原”上。除卻那些道德頑疾,我們的身邊仍有不少平民英雄用自己的良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行為如一場甘霖,滋潤人心。

面對良心,我們應當問心無愧,儘管難免遭遇挫折苦難,可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使風雨再大,也要毅然前行。只要仍有一人在不斷堅持,那么,我們的良知之花就不會凋謝,心的草原就不會枯敗。只有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那朵小花才會變得更加堅韌。

道德源於生活,良心發揚道德。我們是一個以道德為底,名揚世界的文化大國,莫失莫忘,牢記初心,喚起內心的道德鏇律,別讓其他阻礙你前進的步伐,用良心築起道德長城,推動精神成長,用心靈的雨露澆灌出最美的鮮花,綻放在最廣闊的“草原”,散發出沁人的清香,我願用我的努力,讓她變得愈發美麗芬芳。

篇二:良心,良藥,良人

我的一個朋友在朋友圈中聊起了這樣一個話題:“嗟乎!有兒童攙扶摔倒的老人而被誣陷,有貨車翻倒水果散落在地而眾人哄搶之,有火災爆炸事故現場而有人入室盜財。世風如此淪喪,有一法而可以懲之者乎?”

瀏覽後,我的內心產生很大的感觸。如今世風日下,許多熱心的人都被誣陷或詐欺,因此,如今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的人是少之又少。社會上的人,少了一份彼此間的信任,更多的是冷漠無情。

我思考了很長時間後,敲打著鍵盤給予回覆:“仁愛者眾矣,其弗敢助人,蓋屢騙於歹人耳。今若使人行其事皆無愧於心,則世風可正耳,助人者助人無慮也已矣。是為正世風之良藥也。”不久,便得到許多人的肯定。

的確如此,倘若人們做事之前先自問:這樣做合乎禮義嗎?這樣做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那么,幫助他人的熱心人問心無愧,被幫助的人也不會反過來誣陷好心人,社會中洋溢著和諧友好的氣氛,哪裡會有那些損人利己、敗壞道德的事發生呢?

社會風氣的端正,是要靠人的良心來維持的。人無良心,就如夜路無燈,不知將來要發展到何種程度?即使誤入歧途,也渾然不覺。

沒有良心的人必然會受到社會的譴責,古往今來一直如此。在東漢末年那群雄割據的時代,貴為丞相的董卓,殘暴不仁,將皇帝當成他的俘虜,恣意妄為。他重徭苛稅,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自己卻在皇宮享樂。他路過一處街市,竟命令士兵在此燒殺搶掠,自己哈哈大笑。對於這種行為,天下人都很憤怒。於是外有十八路諸侯來討伐,內有忠臣設計除賊。最終,董卓死得很慘,人們都用腳踩其屍體,手打其頭。他被埋葬時,棺材被雷劈開了好幾次。沒有良心的人,連天都憤怒,更何況人呢?

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未能得到半點好處,賣國賊們反而將國土讓給了別人。於是,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青年們喊著響亮的口號,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行走時為。工人,學生,火燒了賣國賊曹汝霖的家,令人拍手稱快。沒有良心的人,人們一定不能容納他。

有良心,才是人立足於世的根本,這樣的人,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人,受人讚頌。賢哉,雷鋒也!為人民服務,絲毫不倦;背老人過荊棘,無怨無悔。即使二十三歲的他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千古流傳。在當今,同樣不乏樂於助人的“雷鋒”,但卻有“反咬雷鋒”的“白眼狼”和“騙雷鋒錢財”的“狐狸”,這都是對不住自己的良心的行為啊!良心是不讓你道德淪喪的一劑良藥。做事之前先想想是否對得住自己的良心,這才是君子的做法啊!

朋友又回復我!“善哉,苟能如此,良人也!”

篇三:扶起良心作文

時下,網路、電視、報紙上關於本是助人為樂卻反被誣為肇事者的新聞數見不鮮,引起社會諸多媒體對摔倒(或被撞倒)者“扶不扶”問題的熱議,甚至被編成同名小品在春晚演出。

關於這類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我看來有兩個方面。其一是當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自已遭遇不幸與橫禍時,面對別人伸出的援助之手,他們不僅不懂得如何去感恩去回饋,反而變本加厲去敲詐,去誣陷。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顛倒黑白,蠻橫無禮。這樣的人,是把別人的善良、真誠、友善當成欺詐的理由,正如小品中的好心人,因為“碰瓷”者的無恥,屢屢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而反觀部分敲詐者,他們的生活真的很拮据,面對突如其來的傷害,(哪怕這傷害完全是出自本人的原因)毫無抵禦風險的能力,對好心人的反誣嫁禍雖然無恥卻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而目前我國的社保、醫療體系還不是很完善,我想假如有人在遇到不幸時,有政府有力的救助做保障,他們還會頂著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壓力去訛詐嗎?

說到底,“扶不扶”問題是一個對良心拷問的過程,讓那些真正違背道義的人因為良心的缺失而成為眾矢之的,他們也就不會也不敢胡作非為;政府的救濟求助體系如果能為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們提供飢有所食、病有所醫的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又有誰會放棄做人的尊嚴和道德底線去“碰瓷”呢?

只有讓良知和感恩這些傳統美德植根於每個人的心中,才會在社會上形成對是非曲直的準確的評判標準,以正直、公正、平和的正能量去化解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的社會戾氣,讓諸如“扶不扶”的困惑不再成為一個尷尬的社會問題。只有大家都去“扶”,才能不僅扶起每個摔倒的人,更重的是才能扶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篇四:良心,何時遠離過?

輕輕地,你走了,正如你輕輕地來。你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題記

很久以來,我們中國便被人們贊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們對自己民族的文明程度產生了極大的自信。可是現在,人們似乎感覺這個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已今非昔比,這讓我們不禁要反問:人們的良心都去哪兒了?面對這些疑問,我只想說,良心一直在,從未遠離。

所謂的良心,不過就是好心,一顆仁慈之心。不侵犯他人利益,堅守底線,正直、忠誠地做人。這是每個人生來具有的,即天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影響,有些人的良心才漸漸隱藏在心中某個偏僻的角落裡了。但是,我們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堅守良心的人。

桀紂將百姓的生命視作草芥,無惡不作,最終商湯、周文王順應民心,將暴君推翻,為人民帶來了曙光。這是因為,人民一直沒有停止對良心的期許。劉阿斗聽信小人讒言,屢次試探諸葛亮。而諸葛亮謹記先主的恩情,盡心輔佐蜀漢社稷,從不計較自己得失,他心底一直堅守著君臣道義。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總會有像文天祥一樣的英雄,吟誦著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們永遠忠於自己的國家,犧牲生命也在所不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先輩都如此,我們又怎能輕言放棄。

有的人,看到扶老人卻被訛的事件,大呼再也不相信這個社會;有的人,只因少部分人的頑劣,就對這個社會絕望;有的人,嘗到違背良心而得來的甜頭,爭先恐後地加入出賣良心的行列,這難道就是我們五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嗎?我們為此深感痛心。但,我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側面,我們沒有資格退縮。即便在這個道德缺失的年代,還有人,默默奉獻著自己。最美司機,寧可忍著劇痛也要保一車人的安全;最美教師為了學生的安全,便將自己置之度外;最美媽媽,在素不相識的小生命落下的那一刻,奮不顧身地上前挽救。看到這裡,你還想問:良心去哪兒了嗎?

它一直都在,只是時常被忽略了而已。“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人之初,性本善”云云都闡釋著這個道理。為了防止良心的缺失,有許多人都在做著努力,法律也成為了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如果你因為害怕遭受他人的冷眼而不得不泯滅良心,未免也太過不值。君子固窮,何況築造全社會的良心,這本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越是艱難,我們就越應堅守。

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少一些猜忌而多一些反思,如果我們順從著自己的良心而活,那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因為,良心永遠存在於那些高尚的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