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格調

對聯有什麼格調呢?格調在對對聯的環節中起到什麼作用呢?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詳細分享下相關知識點,大家不要錯過喔!

對聯的格調,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品次,作者使用哪種格調,第一取決於題材,第二是作者的情性,有人偏重短聯,重在一氣呵成:有人喜用長句,意在纏綿反惻;有人喜好宛轉,巧於花心悟語;有人傾於豪放,旨在鐵琶高歌,不一而足。其實作品即是格調、藝術特色的綜合表現,它包括作品的格律聲調、作者風格、作品體裁等諸多因素。有詩曰:“直緣多藝用心勞,心能玲瓏格調高”。陳家銓先生在其《諧聯集萃》序中談到,要“諧不傷雅,既雅且諧,格調才算高尚”。此言不虛。

從體裁的角度來看,對聯的格調大致可分為以下十種:

1.律詩格調

最初,對聯多以五、七言為多,它是對聯格調的主流,這種詩歌式的對聯,現在仍占大多數。如蘇小妹聯:

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聯:

欲把西湖比西子

從來佳茗似佳人

2.詞格調

到了宋朝,宋詞逐漸興盛,同時也豐富了對聯藝術。於是便出現了詞格調的對聯。

詞別稱長短句,詞格者即聯句長短參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於詞曲,這種體式分明是受了來詞、元曲之影響。如南京徐達的故居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院春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再如顧復初題成都濯景樓聯:

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望雲山,青來劍外

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

3.民歌格調

有的對聯很像民歌,語言通俗樸素,形式生動活潑,很有民歌情調。請看解縉所寫一聯: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玉欄桿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4.散文格調

有的對聯卻像一段信筆而成的散文,其語式隨便,如娓娓而談。以文入聯,有人說自曾國藩始。請看清末文人俞樾的自輓聯: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書,流傳人間,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浩蕩盪歷半生三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再如秋瑾墓聯:

悲哉,秋之為氣

慘矣,瑾其可懷

情調特似古代散文。

5.戲文格調

有的聯從表情斷句、疊詞上看,很有戲文的味道,例如:

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鶯鶯燕燕,翠翠綠綠,處處融融洽洽

風風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調

曲的格調錶現在語言質樸自然,新鮮潑辣,形象生動、詼諧。此類對聯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風格。例如棺材鋪聯:

這買賣稀奇,人人怕照顧我,要照顧我

那東西古怪,個個見不得它,離不得它

再如詼諧聯: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嬌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響,二喬大喬一人占

7.成語格調

有的對聯為成語嵌成。如林則徐撰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8.繞口格調

有的聯很像繞口令。如:

屋北鹿獨宿

溪西雞齊啼

再如:

煙沿檐

湮燕眼

9.謎面格調

有的像一則謎面。如:

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

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

上聯喻油燈,下聯喻秤。再如:

四壁圖書三尺劍

半肩行李一張琴

聯中藏“張三”、 “李四”四個字。

10.駢文格調

用駢體寫成的文章稱為駢文,駢文講究詞句整齊、對偶、聲韻和諧,辭藻華美。漢、南北朝後,駢文風行,它後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學史,對聯同樣受其影響。駢文格調的對聯在清代的長聯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種格調在清代以前出現得並不多,清末民國初期,對聯越寫越長,從此,駢文格調便有了充分發揮的餘地。如李聯芬寫的武漢黃鶴樓聯:

數千年勝跡,曠世傳來,看風凰孤岫,鸚鵡芳洲,黃鵠漁磯,晴川傑閣,好個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殘水,極目今古愁,是何時崔顥題詩,青蓮擱筆

一萬里長江,幾人淘盡?望漢口斜陽,洞庭遠漲,瀟湘夜雨,雲夢朝霞,許多酒興風情,僅留下蒼煙晚照,放懷天地窄,都付與笛聲縹緲,鶴影蹁躚

此聯不僅用了大量的駢名,如“鳳凰孤岫,鸚鵡芳洲,黃鶴漁磯,晴川傑閣”,“漢口夕陽,洞庭遠漲,瀟湘夜雨,雲夢朝霞”等等,把人帶入曠遠、舒展的詩情畫意之中,而且用詞典雅、清麗、極富文采,邊敘邊議,挾眼前景物、歷史風雲鋪成一幅壯美的畫卷,文辭激揚,如欄外濤聲,從遠而近,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