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好詞好句

《千年一嘆》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小編收集了千年一嘆好詞好句,歡迎閱讀。

《千年一嘆》好詞:

比比皆是 竭盡全力 裝腔作勢 樸實無華 風塵僕僕 針尖麥芒

人煙稀少 車馬喧騰 層層疊疊 一絲不掛 不慌不忙 絕無僅有

理所當然 迷迷糊糊 悲痛欲絕 順埋成章 不堪一擊 若斷若連

不值一提 愁雲滿面 大名鼎鼎 不差分毫 一無所知 冰山一角

《千年一嘆》好句:

摧殘來自野蠻,也來自其他試圖強加別人的文明。

再高的文明在自然暴力面前,也往往不堪一擊。但它總有餘緒,飄忽綿延,若斷若連。今天的世界,就是憑著幾絲餘緒發展起來的。

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寧肯做街道上不慌不忙的路人,而不必去側團仔個預言災禍的星相學家。愚鈍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亂,大智又使人安定。我們的文化,應該由小智走向大智。希臘人稍稍有這般氣韻,但願不要屏雜愚鈍。

大底下重要的是獨立個人,這是他們兩千五百年前祖先的遺訓。因此他們減少了大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痛苦和個人掙扎痛苦,使前面所說的那種有關文明衰落的痛苦更加乾淨,不著污塵。

看到了愛琴海。水色景象與法國、義大利南部的地中海近似,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在海邊熾熱的陽光下只須借得幾分雲靄,立即涼意爽然。但相比之下,這裡少了很多別墅和白帆,房屋也有一些,都比較簡樸,靜靜地圍護著一個遠古的海。

邁錫尼遺址是一個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占據了整整一座小石山。遠看只見滿山坡頹敗的城牆,一般遊客以為已覽無餘,就不願再攀登了,其實它的第一魅力正在於路,而路,也是這座王城作為戰爭基地的最好驗證。路很隱秘,走近前去才發現,深深驚嘆它那種躲躲藏藏的寬闊。我帶頭沿路登山,走著走著,突然一轉彎,見到一個由巨石堆積出來的山門,仰頭一望,巍峨極了。山門的門媚_卜是兩頭母獅的浮雕,這便是我們以前在很多畫冊中見到過的獅門。

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風景,在快要到達之時就已經是密樹森森、清溪淺淺,道路、房舍也變得越來越齊整,空氣間洋溢著一種不知來自何處的自然清香。一腳踏人這個休育聖地,偽卜定會猛然停步;無數蒼老的巨石,不管是當年的樓儲殿基還是雕塑,全都從千年的頹弛或掩埋中踉蹌走出,整整規規地排列在大道兩旁。就像無數古代老將軍們煙塵滿面地站立著,接受現代人的檢閱。這條大道看不到盡頭,只知道它通向一個最簡單的終點:為了人類的健康。

是啊,一個國家歷史太悠久,排列各個遺址的座次就成了一個大難題,這在我們中國也經常遇到。巴特農神殿的重要性在於:全世界介紹希臘的圖片,如果只有一幅,那一定是它;如果有一本,那封面也必然是它。至少在形態上,它是希臘文明的第一象徵。

審美畏怯是一種奇特的心緒,大多產生於將見未見那些從小知名的物象之時。年輕時會歡天喜地地直奔而去,年長後便懂得人世間這種物象並不很多,看掉一個就少一個,因此愈加珍惜起來。不怕沒看到,只怕看到時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把一種隆重的機遇浪費了。

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是與它周際的生態相比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要與野蠻和愚昧為鄰居.

有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貧血和失重,結果被現代文明所遺落.

中華文明較少關注個體意義和機體意義上的自我,在人際關係上做了太多的文章.

今天的世界多么現實,誰也不再理會歷史血緣和文化倫理.

愚鈍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亂,大智又使人安定.

審美畏怯是一種奇特的心緒,大多產生於將見未見那些從小知名的物象之時.

一切語言,發音使人理解,語調給人親切.

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蹟則因身後空虛而孤單.

區分作家優劣的界限:是小空間而大視野,還是大排場而小見識?

許多財富爭奪只是帳面概念,許多領土爭奪也只是地圖概念.紙上的東西,最容易讓人熱血沸騰.

政治家敏感於主權歸屬,文化人敏感於歷史倫理,老百姓敏感於生態差異.

幾個文明古國的現代步履艱難,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歷史負擔太重,玩弄歷史的人太多.

貧困的直接後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群體,更能接受極權統治.

語言是文化,不一定屬於政治.(巴格達14歲童言)

佛教是一種智者文明,印度教是一種土著文明,伊斯蘭教是一種外來文明.

一種文明離開宗教是不完整的,同樣,一種宗教脫離了文明的走向也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