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考場作文的寫作:文章感情基調與寫作文體

上一講我們主要從“入題”“擬題”“開頭”三個角度談寫作,這一講我們將從“感情”“文氣”“文體”三個方面來交流。

四、感情真摯,一往情深,忌假

好的考場作文,往往感情真摯,讓人心潮湧動。我們要求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即使幼稚單純,也如未加工的璞玉,彌足珍貴。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挖出本質,避免膚淺。有些學生常常把“真”理解成一點不變地去“拍照”生活,於是寫作時不去挑選材料,不去甄別美醜,而是把生活中的瑣事、甚至是無聊之事“津津有味”地道來,讓人讀完之後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穫,如同看了一堆垃圾文字,如何會以情動人?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以事喻理,以理寓情,或抓住生活中的一剎那條分縷析事物深刻的內涵,這樣文章才顯得有深度,也有厚度。

2.抓住細節,避免空洞。如寫“母愛”的文章,有不少同學縱情高歌,大讚母愛無邊,但不夠具體,也不夠生動;也有的寫母親勤勞的一天,事寫的多而雜,愛似乎也很濃,但不夠細膩,當然不能感人。我的學生寫的作文中有兩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篇是《母親的布鞋》,通過“布鞋”這個小道具展現了母親的勤勞、樸實和生活的艱辛,很實在,飽含了真情;另一篇是《媽媽的手掌》,也是從小處入手,選取生活中的點滴,表現了母親的勤勞和慈愛。所以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要從生活的細微之處去感知人間真情。

3.感悟時代,避免陳腐。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的文章也應該如實地反映新生活,反映變化中的矛盾衝突,展示人物性格和人性的關輝,流露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每當評作文時,我們會偏愛那些弘揚時代精神、緊扣時代脈搏的作品,它使我們聽到了時代的最強音,感受到了火熱的生活,文章大氣、激昂向上,我們就會覺得作者就是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能不被他感染、能不為他喝彩嗎?

4.張揚個性,不矯情,不恣情。人們常說:文如其人,的確,文品即人品,寫文章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風格,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胸懷,最能展示一個人的靈魂。考場作文中,張揚個性的文章往往顯得新穎,別致,活潑,有青春氣息。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為個性而個性,矯柔造作,玩幽默,裝深沉,扮酷;也不要因為表現個性,把文章當做塗抹眼淚的畫布、盛滿痛苦的容器。而應該發乎情、止乎禮,應該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即使文章有點像怪味豆,也應該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品味價值,顯出別樣的風采。

真實的東西是最有生命力的,立意深刻、健康向上的主題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並有益於青少年成長的,而且考場作文對這一點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因此,我們要把心裡的話說出來,把心中的歌唱出來,讓思想的光輝綻放出來。

五、文氣貫通,一氣呵成,忌隨

寫文章不是逛商店,不能“車到山前必有路”,隨隨便便,走哪兒說哪兒,做老師的經常看到學生像“擠牙膏”似的“寫一行看三遍,寫一段愁半天”的情況,可以說苦不堪言。其實,保持文氣貫通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么難。我們試著按照以下的要求去做:

1.形式上像花園,講究布局。寫文章前,最好在演草紙上先列個提綱,搭個框架。就像花園的設計一樣,哪兒是假山怪石,哪兒是小橋流水,哪兒是亭台樓閣,用簡短的語言記錄一下,以保證在具體寫作的過程中,掌握節奏,使段落錯落有致。或峰迴路轉,或曲徑通幽,或登高望遠,不至於停頓和乏味。最忌諱的就是“開頭是棵草,中間大南瓜,結尾像個細豆芽”的“三段論”,顯得單調,沒有層次感。

2.內容上像珍珠,講究銜接。寫提綱是保證文氣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想作文”。我們說珍珠美,就在於它既連成一串,又各有各的閃光點。寫文章也是如此,要先想一想整篇文章的閃光點設計幾處,分別在什麼地方出現,中間用哪些內容鋪墊銜接,使之渾為一體,然後整篇文章的成品都能大致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時候,心中有字,手中有筆,只需要認真去著色、描摹即可。

3.語言上像彩虹,講究搭配。好的框架好的創意最終都需要用優美的語言來實現。考場作文的評分標準中,明確要求:語言要準確、行文要流暢,因此我們要求學生注意推敲詞語,使語言恰切;注意句子連貫,使前後搭配通順,注意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種表達方式來表情達意,這樣才能使文章的語言富有文采,自然流暢,水到渠成,使文章像雨後的彩虹,清新而亮麗,讓人賞心悅目。

六、文體鮮明,一目了然,忌雜

不同的文體應該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記敘文中,寫人就是要寫好人物的神采與境界,記事就需要講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給人以啟發;說明文就是讓人們了解事物的特徵和作用;議論文就是告訴人們你的觀點和看法。當然,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未嘗不可,但要分別以不同的表達方式為主才能使文章文體鮮明突出。

不少學生在寫作中,文體太亂。最常見的毛病有兩種:(1)記敘文事件講不明白,或以過多的自我感受代替原有的敘述,讓人讀後莫名其妙,不解其意。(2)議論文本來想講明一個道理,需要去分析去探討去論證,在舉事例時,只需點到為止,因為事例本來是為了證明論點而存在的,但有的學生敘述過多,不管事例的細枝末節是否與論點有聯繫,都要詳詳細細地道來,以至於喧賓奪主,使文章顯得龐雜,沖淡了論述的力量。

如果對文體特點把握明確,文章就會圍繞一個中心而豐富多采,記敘生動,一波三折;議論精闢,一針見血;說明恰切,一清二楚,不至於寫成“四不象”了。

本文作者:江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