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敘記述法的寫作方法

順敘記述法是一種最常見、最基本的敘述方法。其特點是能使文章的層次與生活實際相一致。運用得當,可使文章眉目清楚、條理分明、有頭有尾、結構完整。對於作者來說,便於把握線索、組織材料;讀者也易於了解所敘的來龍去脈,符合一般讀者的閱讀習慣。然而,順敘記述法的短處在於平鋪直敘,缺少變化。

因此,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突出重點,注意材料的剪裁取捨,不要記成流水賬。

二是要多種表達方法結合使用,不可一敘到底。

三是要在敘事中寫人,不能只見事不見人。

如都德的《最後一課》,運用順敘記述法敘述了韓麥爾先生所講的最後一課,反映了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並敬愛老師;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文章較好地注意了應注意的三點,是一篇典範的運用順序記述法的文章。

優秀例文

學蒸饃

放假了,整天呆在家裡,沒事幹,實在太無聊。媽媽笑著說:“能幹的事多著呢,跟我學做飯吧!”

做飯,我可真犯愁了,平時放學回家只知道吃現成的,讓我自己做,怎么會呢?

正想著,媽媽在廚房叫我,看到我不情願的樣子,她微笑著說:“連學做飯的信心都沒有,別的還能幹成啥呀?不會就要學嘛。四口人的飯,好歹也沒人笑話你。”聽媽媽這么一說,我心裡踏實了。媽媽又發話了:“今天你就先學蒸饃吧。”

可是此刻我又有點擔心,蒸不好,硬得像鐵疙瘩,咋辦呢?但是為了在媽媽面前撐撐面子,我只好圍上圍裙,捲起袖子,下廚房了。

媽媽當起了總指揮,在一邊向我“發號施令”:“櫥柜上有鮮酵母,拿一塊兒來,再舀點兒溫開水,把酵母溶到盆里……”我手忙腳亂地執行著媽媽的“命令”。“還得舀點兒麵粉拌到裡面,——哎呀!上哪兒舀面呢?”“麵缸不是在你身邊吧?跑櫥櫃邊幹啥?”——唉,媽媽真不留情,頭一次做飯,誰知道東西都放在哪兒呢?笨手笨腳地把面拌上,就小心翼翼地問媽:“蒸吧?”媽媽忍不住“撲哧”笑了,數落我說:“真是把你寵壞了,啥也不會幹,面不開咋蒸?”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過了三個多小時,媽媽到廚房看了看麵團,又叫我了:“面開了,過來,我教你怎么做。”我在媽媽指揮下往面盆里拌了點乾麵粉,然後學著揉面,再把面揉成饃坯。媽媽又給我講了許多注意事項,然後就幫著我把饃放進了鍋里。

我忐忑不安地等待著,真擔心蒸出來一鍋硬疙瘩。半個多小時後,我小心翼翼地揭開鍋蓋——老天保佑!鍋里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饅頭樂得咧開了嘴呢。我的心裡也樂開了花,得意地沖媽媽眨眨眼,心想,媽媽再不能說我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