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炭漆身

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簡拼ttqs
近義詞漆身吞炭
反義詞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後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成語出處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我這番舉動,也就如古人的臥薪嘗膽、吞炭漆身一般。”
英文翻譯eat charcoal to change one's voice and smear one's body to disguise oneself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晉國內亂,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將豫讓發誓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癩子,然後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