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典故】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釋義】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去向齊景公推銷他的“仁政”,齊景公有些心動,準備劃出一塊地來讓他治理。他去拜訪齊國三朝元老相國晏嬰,他對晏嬰事三君不解,晏嬰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舉一反三,不知舉三反一,結果得罪了晏嬰,仁政沒推銷出去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成語造句】

◎ 吸取《性風俗》一書教訓舉一反三加強出版管理

◎ 四、如何舉一反三?古藺縣麯酒廠6種帶"郎"字的商標應該停止使用,但是,為了避免魚目混珠,對古藺縣那些凡帶"郎"字的侵權商標也應停止使用。

◎ 要求市政府有關部門深刻吸取教訓,在前階段查禁工作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加強出版管理,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以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安定。

◎ 長此下去,學生缺乏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缺乏“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