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高采烈

【注音】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語故事】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風度翩翩,文才超群。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慾。”批判當時的縱慾生活和長壽的貪婪心態。南朝梁著名的文學批判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評論他“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出處】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

【解釋】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高興

【近義詞】歡天喜地、喜氣洋洋

【反義詞】無精打采、悶悶不樂

【英文】beallcock-a-hoop<tobeexultant,triumphant;ascheerfulasalark;veryhappy>

【成語例句】

◎ 日間捕魚的成績,著實不差,船友們一個個都興高采烈。

◎ 沈上,手提了一條釣來的魚,興高采烈地。

◎ 去時忐忑不安的歌仔戲團,回來變得興高采烈。

◎ 然後成千上萬人匯集於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林篁、廟觀,來來往往,挨挨擦擦,興高采烈。

◎ 送行者與被送行者,都興高采烈的牽放著五色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