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科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由原哈爾濱醫科大學(其前身為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於1926年建立的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和原興山中國醫科大學第一、二分校(其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於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合併組建而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在70多年的創建和發展中,學校傳承了伍連德博士“赤誠愛國、自強創業”的精神,發揚了中國工農紅軍衛校“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光榮傳統,成為具有適度規模和鮮明特色的高等醫學院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211工程”院校之一。

全校校園面積123萬平方米(1840畝),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全校教學科研醫療等儀器設備總值5.7億元。1996年開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校園網路。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56.5萬冊、期刊2262種、中英文全文電子期刊1.3萬種、中文電子圖書2萬冊,可提供電子文獻檢索和網路信息服務。

學校設有基礎醫學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藥學院、第一至第七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附屬單位。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國家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俄語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黑龍江分院、黑龍江省醫學科學院等設在我校。

學校設定11個本科專業:基礎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七年制、六年制日語醫學班、六年制俄語醫學班、五年制)、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藥學、生物技術、公共事業管理、法學(衛生法學方向)。

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6個,三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20個,省部共建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有國家特聘教授崗位學科1個,省特聘教授崗位學科22個。

學校有教職工7151人,其中有教師2285人。教師中,有專任教師1151名,其中,教授324名、副教授289名、講師249名、助教289名。有兼職教師1134名,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師546名。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全國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博士生導師132人,碩士生導師456人,國家、衛生部、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4人。獲南丁格爾獎教師1人,獲中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 優秀骨幹教師和骨幹教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和青年教師獎、全國留學歸國先進個人等29人次。

現有各類在校學生9228名。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593名,本科生4821人,成人教育學生2197人。建校以來,培養學生3萬多名,畢業生遍布國內外,湧現出一批知名學者。

科研工作近幾年取得了顯著進展。2000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研成果獎133項;承擔國家“973”項目子課題1項、“863”項目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5項。亞砷酸注射液治療M3型白血病研究被中國科學院《2000年科學發展報告》評為20世紀中國十大科技發明之一;中國人類基因組計畫、實體瘤的細胞遺傳學研究、系列性脾保留性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同種原位心臟移植的實驗和臨床套用研究、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最佳靶點的研究、大骨節病病因學研究等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主編《中國地方病學雜誌》、《國外醫學·遺傳學分冊》、《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冊》等6種專業期刊。先後同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德國、芬蘭、韓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

學校三所附屬醫院(第一、二、三臨床醫學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兩所被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三所附屬醫院和口腔醫學院編制床位共3514 張,年門診量160餘萬人次,年收住院病人近11萬人次。在同種異體劈裂脾移植、心臟移植、同種異體雙手移植、同種異體單前臂移植等器官移植領域居國內先進水平,有的已達到國際水平;大腸癌的綜合治療等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另有四所非隸屬的臨床醫學院(第四、五、六、七臨床醫學院),有床位2905張。


高校基本信息
學校名稱:哈爾濱醫科大學
高校代碼:10226
所在省市:黑龍江
學校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健路157號
聯繫電話:0451-86661458 86620576
學校傳真:0451-86669482
學校網址:http://www.hrb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