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擺剖析現代婚戀觀

律師:新婚姻法實施後閃婚增加

廣州鴻鼎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樟宜從事了將近XX年的離婚訴訟,她說自己這幾年經手的離婚案件中,在閃婚之後離婚的夫妻越來越多。“特別是 XX年後,隨著新婚姻法的實施,閃婚的人多了,離婚也多了。”XX年我國對婚姻法進行了重大修改,以前規定青年結婚之前必須要開具單位證明,離婚的時候同樣需要單位證明,而新婚姻法實施之後,單位證明在結婚和離婚的時候都不需要了。

試婚族:為識“廬山真面目”

名詞解釋試婚族--試婚,顧名思義就是試驗性婚姻,並非正式結婚。俗話說:婚姻好比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腳知道。結了婚,一紙就定論了,要除去婚姻關係還得離婚,試婚倒可以反悔。因而在一定意義上,試婚就是同居。

婚前“抒情曲”,婚後“搖滾樂”

為何會出現試婚?有人說從戀愛到婚姻就像一部樂曲,在開始履行夫妻職責和義務時,現實生活中的鍋碗瓢勺就開始不停地“奏樂”,由戀愛時的抒情曲,演變到“交響樂”,最後發展成“搖滾樂”。

彼此真實的面目和所有的缺點就在婚後生活碰撞中一點點露出廬山真面目,但一旦結婚後這種對對方性格、愛好和優缺點的深入了解跟冬天的第一場雪一樣,已經來得晚了些,等真正發現對方在性和性格上都不是理想的配偶時,木已成舟。

而試婚可以反悔,改變“木已成舟”的事實,因而在一群年輕人中流行開來。但這一現象也引來爭議。試婚不就是同居嗎?

專家建議

“試婚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態,正確的做法是在感情基礎上建立性生活,如果男女雙方感情甚篤,對兩性關係認識清楚,試婚未嘗不可。如果僅僅是滿足性需求,沒有感情,試婚的結局不言而喻。”

逼婚族:“被結婚”

名詞解釋“逼婚族”--逼婚就是被逼結婚,也可稱為“被結婚”,不是出於自己真實的意願。逼婚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家長逼婚,一是被對方逼婚。

現代社會的發展,各方面的壓力增大,一些青年人希望事業有成後再結婚,但每每事業有成時,愛情生根發芽的最好時機也錯過了。對於急於抱孫子的父輩來說,逼婚成了他們的手段之一。還有一種情形是戀愛雙方中有一方特別想結婚而對另一方逼婚。

不婚族:盛行不婚主義

名詞解釋不婚族--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婚主義也在盛行。這一群人或為了自由,或為了享受愛情,抑或是無人合適寧缺毋濫。

不婚主義者心聲

獨享自由--“我一個人過得挺好,我享受這樣的生活,想不通幹嘛要結婚。”“結婚意味著有另外一個人完全介入你的生活,管束你的行蹤,我好不容易擺脫老媽的控制,何必再給自己找個鐐銬呢?”

享受愛情--“我單身,但不獨身;我有伴侶,但是不結婚。”這種狀態已成為一些時尚人士之選。廣告公司白領lily說:“我們有確定的關係,享受浪漫的愛情,可是結婚後就不一定有這么美好的生活了。”婚姻就是一張紙,不要這張紙,愛情美麗的光芒不會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