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認識

入黨思想匯報s0100

——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認識

XX年7月結束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XX年9又重新進入校園開始碩士研究生的學習!XX年9月17日,上了研究生的第一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通常同學們還是沿襲以前習慣稱之為“政治課”,以下稱“政治課”)。正是這堂政治課,讓我更深刻體會何所謂“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全國著名大學,是我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正是因為如此,上完開學後的第一堂政治課後,我對接觸以久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甚至可以說是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XX年9月17日的政治課是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張新教授講的,聽完他的課,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重新認識。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有大致這樣一個認識過程。早在大學一年級就接觸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個概念,但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可以幾乎不了解。當時心裡總覺得這是政治家的事,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我無關。當看報紙和電視時,除了一些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實際相結合的故事,有關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聞只是草草掃過或者根本就不去理會。

也正是這種不能靜下心來深入了解的態度以致於我在後來的一段時期內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光不能理解,反而受社會上某種影響產生了種種誤解。認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就簡簡單單三句話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前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現在又弄了一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毛澤東、鄧小平的功績,“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醞釀過程、形成周期,都不是江澤民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可同日而語的。有了這種心理作用,進而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一種不屑!

轉眼到了XX年,也就是到了準備考研的時候了,這時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重新學習政治課程,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時接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不能只浮於表面了,如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就不能就某個問題進行較深入的闡述影響考試成績,在研究生考試中就可能因此而折戟而返。我認為,此時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雖然還是一種比較被動的情形,甚至可以說是出於一種功利,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好的。因此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新的認識,對中國研究生考試為什麼要考政治也有新的認識。雖然說我們要重視過程的完美性,但好的結果才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雖然很多同學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很被動的態度,但最終同學還是都有收穫的,重新認識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且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武器或工具對很多事物作出更加客觀和科學的政治判斷。

這個階段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深刻的認識可以引用陳先奎老師的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貌似簡單,實際上不簡單,雖然字數不多但分量很重,可謂‘四兩撥千斤’,字字磯珠。代表之——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不能驕傲自滿,要不斷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現實中即表現為要繼續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提高開放的水平;代表之二——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不能在思想上僵化,要以史為鑑,以蘇東為鑑,要與時俱進。現實中即表現為不僅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要大膽吸收世界先進文化;代表之三——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切實走好民眾路線。現實中即表現為要求中國共產黨自律,不瀆職不腐敗。用陳老師的一句玩笑話來說就是,“既然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腐敗,也是為人民而腐敗,腐敗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這就無所謂腐敗了,到那時‘腐敗’這個詞的感情色彩就已經發生變化了”。

上了XX年9月17日的政治課,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歷史的必然要求,是有其科學性和前瞻性的。

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

1989年“六•四事件”的發生,江澤民身為黨的總書記就開始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黨的自身建設!

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又給中國共產黨敲了一記警鐘!執政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毋庸質疑!但如何建設,身為黨的最高領導,江澤民帶領的執政團隊開始了一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