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0月關於十八屆四中全會思想匯報

但是,在目睹立法如潮的同時,普通民眾並沒有相應地增長對法律的信心和期望,甚至懷疑“法”的存在。法律為什麼實施不下去?制定出來的法律為何不能贏得人們的信仰?中國法律實施過程中究竟遭遇哪些瓶頸?念茲於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得不面對當前中國法治建設的最大困境:法律體系背景下的實施難題,並由形式法治轉入實質法治建設階段。

基於中國不同的政治體制,推行實質法治依賴司法的崛起,同時也依賴在行政執法的歸位,司法與行政執法共同構成一種“執法中心主義”的法治進路,以推動良法得到良好的實施,重塑法治的權威與公信。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在執政黨的治國理政“總盤子”里,為何對行政體制改革持續傾注心力,為何將司法體制改革置於突出地位予以頂層設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當中,特彆強調了兩方面的法治改革,一是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是司法體制改革,兩者共同指向法律的實施系統。

xx總書記指出:“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或者實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那制定再多的法律也無濟於事。” 而只有從司法和行政執法領域打通法律運送正義的兩條“大動脈”,才能為整個法治肌體輸送新鮮血液,維繫政體和國家、社會肌體的健康。

所以,保障嚴格執法,克服非平等執法、釣魚執法、尋租性執法、非文明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非法性執法、滯後性執法等行為,徹底糾正行政執法不嚴;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獨立與公正,讓每個人在司法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重中之重。如此,我們才能從法律大國轉型為法治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