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縣農業局工作計畫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重新審視“三農”工作,探索和把握“三農”工作實踐規律,明確“三農”工作發展方向,以“發展現代農業、塑造新型農民、加快建設新農村”為載體,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加快西部農業開發建設規劃,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林下經濟,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農產品生產,依靠科技支撐提升種植業生產層次,構建都市質量效益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種植業,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增強競爭力做貢獻,為三農事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二、工作目標

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糧食麵積70萬畝,總產2.4億公斤,蔬菜10萬畝,總產3.5億公斤,棉花面積20萬畝,總產4600萬公斤。以西部農業開發為著力點,加快***林海現代循環農業示範區建設,年內全縣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5萬畝,其中王口、台頭、梁頭、獨流、良王莊五個鄉鎮發展設施農業1萬畝,林下經濟0.5萬畝,建成一個占地50畝的休閒渡假農莊,不斷提升和擴大台頭萬畝都市型農業示範園和林地立體循環農業示範園的產業水平和展示功能,帶動全縣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穩步提高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

三、工作重點及主要措施

1、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以改善品質、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為突破口,增加優質糧面積。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落實辦法,確保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補貼資金到位;結合農業部玉米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帶動玉米生產,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積極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增產增效實用技術,依靠政策和科技,確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提高;加強農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防災減災工作;落實各項備耕措施,保證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

2、最佳化種植結構。按照現代農業設施化、科技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目標,進一步深化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產業水平。2010年全縣優質高效作物達到45萬畝,其中蔬菜、棉花、瓜類、大豆全部實現優質化,其它作物優質化比例大幅度提高;把設施農業和林下經濟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領導組織,成立農業專家團,明確責任,科學規劃,狠抓落實,協調關係,搞好服務,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用足用好設施補貼等扶持政策,通過示範引導,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促進設施農業和西部農業開發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同時,繼續搞好高樓冷棚蔬菜、陸家村花卉、義和西瓜、南茁頭林地食用菌、南二堡蘆筍等18個村的特色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增強龍頭企業帶動功能,傾力打造我縣紫甘薯產業,發揮合作組織和協會作用,擴大“弘曆福”西瓜、“口頭福”食用菌、“惠中源達”甘薯、“鳳英”蘆筍等品牌知名度,推動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要加強管理,美化環境,搞好服務。

3、提升農產品質量。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鞏固提高以無公害蔬菜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成果,擴大無公害糧食、瓜菜生產,面積達到25萬畝。加大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質量檢測、制度監管力度。健全例行檢測制度,改善檢測條件,提高檢測水平,確保全年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6%以上,其中無公害基地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繼續實施無公害蔬菜定期檢測和結果通報制度,將檢測結果通過縣電視台、《***文匯》等傳媒進行公布。強化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追溯管理和監督檢查,推進全程監管。

4、抓好科技與培訓。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開展農民技術培訓,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年內引進蔬菜、糧食、棉花、西瓜等優質高效作物品種20個,篩選、確定出我縣主要栽培品種、輔助品種及配套技術,使新品種覆蓋率達到60%以上。推廣糧棉作物綜合配套、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生產、溫室生產環境微循環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10項實用技術,推廣面積達85萬畝次以上。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預測預報,特別要抓好蝗蟲和黃頂菊的普查、除治工作,全年發布病蟲情報18期,準確率95%以上。加快農村人才培養,結合“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實施,不斷創新培訓方式,拓寬培訓內容,圍繞主導產業和農民需求,全年培訓農民5000人,其中涉農職業技能培訓工程和中專學歷教育工程培訓1600人。

5、做好項目工作。堅持項目帶動機制,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農業節水、疫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投資政策,認真做好測土配方施肥試點縣,標準化蘆筍示範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運行機制創新研究,台頭優質西瓜示範與推廣,反季節林地香菇、木耳示範推廣等6個項目的實施。2010年申報各級項目15個以上,同時,加強項目跟蹤力度,全年爭取項目到位資金400萬元以上。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特長,組織中級以上職稱技術人員編寫項目報告,增加項目儲備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