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思想匯報:歷史在眼前 革命在心中

在武漢市第14中學校園中遺存有一幢民國早期建的小樓, 1938年曾被用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機關的辦公場所,見證了以郭沫若、陽翰笙、胡愈之、田漢、洪深、冼星海等為首的全國文化界名流雲集於此團結抗戰的歷史。如今,曇華林一帶還保留有幾處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跡。曇華林141號大院中,從東頭算起,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可惜這排房子被毀),二是徐源泉公館,三是夏斗寅公館。仁濟醫院舊址的兩邊,曾是老同盟會員陳時先生的故居,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名人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曇華林國小的背後,號稱“湖北三怪”之一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館,當年董必武和陶鑄同志就是在這座院子裡,與石瑛先生一起商訂了國共兩黨開辦湯池訓練班的事宜。從曇華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輩,曾在這裡慷慨激昂,曾在這裡精心謀劃,也曾在這裡定居生活。他們的名字,個個讓今人仰慕,個個令史冊生輝。

或許現在的曇華林只看得到道,又或許被各種各樣的藝術館美術館圖上了一層藝術的顏色;或許那些老建築都經過大翻新,又或許那些名人故居被用做了各種店面,但是無論它怎樣改變,歷史的風塵卻是真真實實地在那裡存在過,歷史的印記也保留到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曇華林呈現給我們的歷史,更應該從中體會的是這些歷史背後的那份深深的革命情懷。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