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工作總結

回顧走過的2011年,今年所完成的各項具體工作:

壓漿:焦克路、豐收路壓漿

驗收:常付路ii期(三階段) 方西路竣工驗收

監理:孟州地方道路橋樑 十一標

試驗:連雲港部分工程試驗

以下為今年的工作總結:

壓漿

再近2各月的壓漿工作中,辛酸苦辣甜什麼都有,總結如下:

再施工組織上,使自己認識到,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但是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認清自己的位置,合理的安排工作分配,這就需要有個合理的人員分配,各負其責,在做個周密的施工計畫從:材料、機械、人員、組織安排做好詳細的準備工作。要比只知道埋頭苦幹,什麼都做,沒有方式、方法,沒有合理的分工,那樣做事更能事半功倍。

在工作中,在遇到問題時,在解決問題時,不是一味的去做、去解決、去完成某件事情。而是要去學習做這件事情的“方法”,只有先將“方法”系統的認真的去分析,去體會,明白了,理解了,掌握了。再去做事情剩下的那就是功夫的問題,在去做時侯,按照正確的方法,就能明確自己的方向和任務,就可以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主次把握得當,這樣在做什麼事情,就會事半功倍。

在壓漿過程經歷了3年了,隨著時間的考驗,在施工工藝上,技術上逐漸的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壓漿工作平台組建的完善,原來需要構建複雜的拌合站已經被移動的靈活的攪拌車代替,免去了場地的租用,材料的堆放污染、場地改造之類的費用,剩去了原來龐大的機械設備的採購,安裝,調試維修,減少了拌和站工人工隊伍,省去了運輸車輛,使拌合環境與壓漿現場同步可以根據需要合理安排材料的拌合、調整,減少了運輸時間,距離,以及在運輸過程中的污染浪費,還可以根據情況直接調整材料以及拌合好的材料及時進行二次拌合最大限度的減少浪費合理的運用所有原材料。

笨重的壓漿設備重新合理的安排次序,更換平台操作平台,全都上上軌道消除了原來場地受限,移動不便,施工不方便等困難,同時也減少了在壓漿過程以及移動過程需要調動龐大的人員配備,使施工隊伍人員得到很大程度的精簡,現在在拌和站和壓漿全部人員總工只需要十幾人的小團隊作業。同時人員更加集中,管理更加方便,也可以根據具體的工作合理分工調配,使人員勞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

在成孔方面,也進行了,工藝的改進,原來使用人工成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全部使用機械成孔,基本看不到很多工人站在現場做為先頭部隊大規模的成孔現象,減少了人員,從而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安全隱患。在成孔技術上,因為全部使用機械了,成孔質量上,更容易控制,工作效率平均提高了3至5倍,對於原來人工難以成孔的沙礫等特殊路基的阻礙,基本得到解決。在技術的改進採用濕法成孔,同時也解決了成乾孔的污染問題即環保又安全。根據成孔工藝的改進,我們還應當做好歸納總結,對於特殊的地段(損毀嚴重段)應根據情況選用適當的成孔方式,不然成孔質量無法保證,從而影響到施工質量,再用濕法成孔的過程,也適當的會給原路基帶來水的因素這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改進,從而設計出更好的安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

壓漿槍的改進,設備上以往需要配備氧氣瓶,需要專用皮囊、連線設備等等,操作繁瑣,摩擦力還不足,卡槍,現在改進後擺脫了那些繁瑣的操作步驟,設備進一步得到精簡,完全採用擠壓變形的原理,變形量所產生的摩擦力,根據現場情況,人為控制,操作也簡單,快速方便,同時也捨棄了充氣的過程,在取槍的過程,可以人為有意識的做一些調節,減少以前卡槍的現象。因為操作簡單,不需要專業人員,同時可以提前安裝,減少工作脫節,提高效率,可以單獨完成減少人員投入,也可以減少以為倉促安裝造成工作失誤,產生安全隱患。

驗收

在三階段驗收上,和前幾年相比任務量減少很多,只是針對常付路二期改建工程以及放西路的竣工,進行了驗收。對於以往的規範,參與省里的檔案,在驗收頻率上,做了一些調整,這樣使檢測更有針對性,要針對重點,學會尋找工程的瓶勁,對於一些不好控制,易出問題的環節,要重點檢查,適當的加大頻率,這就使我們要門要全面的學習,不光學習驗收的檢測項目,檢測方法,還要學習公路施工工藝,這樣才能滿足將來檢測發展的需要。

監理

在近1個月的監理生活中,也讓我有所感觸,同時也給了我很多工作經驗。

在人事方面:一方面要說話有分量,能把看到的問題提到點上,另一方面不能一味的照搬施工規範,還要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和施工單位的能力提出一些實際可行的整改措施,合理的給出整改時間,對於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不能死背教條。這樣才能和施工單位處好關係,配合好工作,保證工程進度的實施。對於那些頑固不靈的施工方,及時向上反映,堅決不能姑息遷就。

在技術方面,原來只是建立在實驗室那種環境下,現在到現場之後,需要根據天氣、原材現場情況結合施工單位意見,按照設計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議,督促施工單位作出相應調整。對於施工工藝,要根據施工單位的機械設備以及人員在保證質量進度的前提下相互交流找出最優施工方案,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在技術方面,原來只是建立在實驗室那種環境下,現在到現場之後,需要根據天氣、原材現場情況結合施工單位意見,按照設計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議,督促施工單位作出相應調整。對於施工工藝,要根據施工單位的機械設備以及人員在保證質量進度的前提下相互交流找出最優施工方案,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