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二)發生強烈噪音或震動的生產過程及設備,應採取隔噪、隔震、禁止等有效防護措施,生產場所的噪聲強度應符合《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的規定》;

(三)各類電氣設備和線路安裝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規範;電氣設備要絕緣良好,其金屬外殼必須具有保護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在有爆炸危險的氣體或粉塵的工作場所,要使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四)企業對可能發生職業中毒、人身傷害或其它事故的,應視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搶救藥品、器材,並定期檢查更換。

第十九條 特種設備必須按下列檢驗周期進行安全性能檢驗:

(一)溶解乙炔氣瓶,每三年進行一次檢驗。

(二)液化石油氣鋼瓶,出廠滿四年進行第一次檢驗;出廠滿七年進行第二次檢驗;出廠九至十三年的,每兩年檢驗一次。

(三)在用電梯每年檢驗一次。

(四)叉車每年檢驗一次。

第六章 職工安全衛生保護措施

第二十條 企業必須建立符合國家規定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職工加班加點應在不損害職工健康和職工自願的原則下進行。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根據生產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發給職工發需的防護用品,並督促其按規定正確使用。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做好女職工月經期、懷孕期、產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特殊保護工作。 第二十三條 企業應做好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工作,禁止招用未滿16周歲的童工和在校學生,禁止安排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工從事有毒、有害、過重的體力勞動或危險作業。

第二十四條 企業應通過衛生部門防疫站對生產工人進行上崗前體檢和定期體檢,採取措施,預防職業病。

第七章 傷亡事故管理

第二十五條 勞動過程中發生的職工傷亡事故,事故單位必須嚴格按規定做好報告、登記、調查、分析、處理和統計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條 發生職工傷亡事故後,事故單位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救傷員,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和保護事故現場,做好善後工作,並報告有關部門.

第二十七條 發生因工傷亡事故或職業病的單位,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職業病確診之日起,15日內向勞動部門提交事故調查報告和填報職工工傷確認申請表。經勞動安全部門確認後,企業持《職工工傷確認表》到社會勞動保險部門領取工傷保險金。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之前本廠制定的有關規定和標準與本制度不相符的,按本制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