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怎么說出口”主題班會活動總結

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學生上初二了,天真無邪的目光里增添了許多閃爍不定的東西。家長們開始更頻繁地給老師打電話,訴說孩子不再聽話的苦惱:曾經無話不談的母女開始形同路人:曾經朋友般的父子變得劍拔弩張: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看起來聰明乖巧的小趙居然對媽媽再言不遜,甚至大打出手,媽媽悲痛欲絕,要和兒子斷絕關係……家長們焦慮不安:我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此時,孩子們也在苦惱,抱怨父母不理解他們,有的甚至發出這樣的感嘆:媽媽是更年期,我是青春期,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光明?雖然話有些誇張,那痛苦卻是真切的。

一邊是為兒女奔波操勞、任勞任怨的父母,一邊是吵著要自由的孩子,作為老師,該如何幫助他們呢?對於父母的愛,孩子除了覺得理所當然之外,又有多少人懂得珍惜和感激呢?不少父母和孩子缺少溝通,應該為他們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主題班會,讓孩子讀懂父母的愛,感受這份愛的分量,學會感恩和回報;也讓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促進相互了解。主題班會的時間就選在母親節前夕。

愛要怎么說出口

主題班會那天,孩子們精心設計的賀卡把教室裝扮得格外漂亮,很有節日氣氛。經過充分準備,主題班會開始了。

1.相聲小品有趣又引人思考。學生自編自演的小品,素材來源於小趙和他媽媽,也直接反映了一些學生面臨的現實問題。小品中的男孩長期沉迷網路,不顧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成績嚴重下滑,母子矛盾升級,終於孩子對母親說了粗話還動手打了媽媽……最後在親情的感召下孩子認了錯,母子擁抱在一起。小品真實動情,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引起他們思考。相聲《與父母過招》則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告訴大家應該與父母真誠相處。

2.設定情境,寓教於樂。在班會進行到“假如我是父母”環節時,主持人分別拿出同學們兒時和現在的照片,讓大家對比。一張張照片讓學生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足跡。主持人問大家:“如果你們做了父母,與子女產生矛盾該怎么辦?”問題一提出就引起了熱烈討論,家長們也急切地想聽到孩子的回答。小宇的爸爸媽媽聽了討論,很有感觸:以前總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再學習,從沒想過孩子的壓力、孩子的興趣,以後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做他的朋友。在進行“往事難忘”環節時,仇盼同學深情地朗讀了自己的隨筆《爸爸的一天》。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敘述著父愛的平凡,然而從中大家卻領悟了父愛的偉大。孩子們紛紛拿出父母過去和現在的照片,回憶著、講述著父母為自己做過的每件事。歲歲年年,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孩子們不禁淚光點點,哽咽了……

3.親子互動,情意濃濃。在進行到“你是貼心子女嗎”這個環節時,孩子和父母背對背提問題、同答問題,內容涉及父母的生日、職業、愛好等等。有的學生對答如流,真是貼心子女:有的對家長的信息一無所知,令學生反思:當我們心安理得地吃著生日蛋糕的時候,為什麼卻常常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在投球遊戲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合作,贏了的自然高興,高呼“親情的力量”;輸了的也很愉快,難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得這么開心。一位媽媽說:“平時很少和孩子一起玩,今天才發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

4.主題討論,愛重在行動。在進行到“我為父母做什麼”這一環節時,主持人引導大家:“愛要說,愛要做。父母的愛令我們感動,我們能為父母做什麼呢?”學生們都說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倒一杯熱茶;捶一捶肩膀:問候一聲,少惹大人生氣:做一次飯,做一次家務:節日裡送上祝福……最後通過大螢幕,班委給每位同學一個建議:時時記住父母的良苦用心,發生矛盾時不鬧情緒;常與父母談心,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學校生活和朋友關係;有事多和父母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張;提出購買物品的要求時,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能力;做了錯事主動檢討,不逃避責任;對父母做出的承諾要說到做到;了解父母的工作,體諒他們的難處和承受的壓力;學習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幫助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5.家長和老師,配合不忘引導。在整個班會過程中,家長和班主任一直認真傾聽,積極參與、配合;關鍵時刻,又不忘引導。小蘭的家長懇切地對孩子說,我們做父母的會多了解你們的想法和感受,你們也應該有事多和父母說,不要總藏在心裡。只有雙方都做到真誠、主動,才能不斷增進彼此的感情,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