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2024年工作總結範文

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上一頁[1] [2] 民主黨派協商。注重提高民主黨派全會大會發言的質量,提升民主黨派的協商議政水平。

三、完善監督方式,民主監督有力度

規範民主監督作法。制定了《台江區政協XX年民主監督工作意見》,促進了民主監督的開展。制定《台江區政協關於民主監督員工作的規定》,進一步規範了監督員的選派、履職、管理等工作機制。年初,

召開民主監督工作座談會,重新研究推薦20名監督員。年終,召開民主監督工作總結經驗交流會,對加強監督員隊伍的教育管理進行探討,促進監督員更好地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加強民主監督工作。一是加強司法監督。進一步加強同法務部門的聯繫,邀請委員參與案件庭審旁聽,召開專題座談,就公、檢、法工作提出建議,受到重視和採納。二是強化效能建設。組織政協委員和特邀監察員、審計員、檢察員、教育監導員和行風評議監督員,直接參與公正執法、依法行政、效能評估、社區換屆、舊屋改造、政風行風評議工作的視察監督。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和行業商會懇談會,聽取企業家對我區投資環境的意見建議。三是注重監督成效。通過提出提案、建議案、視察和調研活動、反映社情民意、跟蹤辦理提案等形式,加大民主監督力度。為了追求民主監督的實效,要求廣大委員在視察中當好宣傳員、監督員、調解員、信息員,並將監督與專委會的視察相結合,及時發現問題苗頭,馬上討論解決辦法,充分發揮政協民主監督作用。

四、突出民主團結,構建和諧新形象

紀念活動展風采。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暨文藝演出。特別是精心籌備創作了音詩畫《我們共同走過》大型節目參加市政協“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文藝演出,並獲得組織獎。召開紀念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暨台江區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成立大會和第二次理論研討會,這次研討會凸顯三大特色:一是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縣區級政協理論研究會。二是參與面更廣,不僅政協組織和委員積極參與,有關院校的專家學者,區委、區政府有關部門的同志也加入了研討隊伍。三是論文數量與質量與往年相比有較大提高。研討會共收到36篇理論文章,編入《論文集》29篇,評出優秀論文12篇。區政協選送的《協商民主在中國的實踐表現及思考》榮獲福建省政協理論研究會XX-XX年度優秀論文獎(全省僅10篇),區政協還榮獲市政協第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徵集組織獎。

文史資政顯特色。區政協組織文史員和相關人士編撰出版《台江文史資料第22輯——獻給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一書。召開文史工作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省、市政協文史工作會議精神,探索提升文史服務作用和實用價值新路子;組織部份委員和文史專家實地考察上、下杭文物景點,啟動保護性開發調研工作,撰寫的《關於台江區上下杭地區保護性改造開發的調研報告》得到馬必鋼書記的批示,並在《台江調研》和《閩都通訊》上刊登,社會反響良好。牽頭省社科院、閩江學院、省文博院等單位協助我區做好深化調研上下杭保護性開發工作,並開展“走進雙杭,愛我福州”雙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社會調查;充實完善《茶亭十番音樂》編撰的後續工作,即將付印;組織文教文史委、區教師進修校利用台江文史資料,編輯出版《台江鄉土教育讀本》共三冊,推進台江文史進校園;協助市政協做好《福州書院史話》等5本書的區級史料充實完善工作。編輯出版區政協《委員風采》,展示委員良好形象。政協文史宣傳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充分發揮了文史資料的“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擴大了政協的社會影響。

信息工作匯民情。一年來,共編髮《政協簡報》49期,《社情民意》22期,上報省、市政協、市委辦、《台江快訊》信息167條,被採用149條。有關《關注民生,切實做好醫療扶助工程》報導,榮獲福州市XX年度政協好新聞獎。許多社情民意得到市、區領導的批示。如:《市民盼望整治拼裝車》、《基層關於殯葬業改革的意見及建議》、《民眾對環保購物袋的一些建議》、《基層對開展社區體育活動的幾點建議》、《民眾呼籲無物業小區路燈管理應納入市政管理》等信息得到市領導的批示,有的已被採納實施。

提案工作聚民意。切實發揮提案的建言獻策作用。三次全會以來,共收到提案137件,立案119件,已全部辦復,委員滿意率達98.3%。重點提案由政協領導牽頭督辦,提高了提案辦理層次,起到了以點帶面,以重點促一般的作用。通過組織部分委員和提案人,深入辦案現場,調查研究,獻計獻策,促進了實際問題的解決。一些提案進入了決策圈。如《關於上下杭地區保護性開發改造的提案》,陳春光區長多次主持召開有關上、下杭文化保護開發推進會、研究會,認真落實政協意見,促使高氏文昌閣、楊鴻斌故居、福州商會“八角亭”列入動工修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