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財政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要點

是完善醫療衛生體系。上半年醫療衛生支出完成2933萬元,比上年同期2492萬元增長441萬元,增長17.70%。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和參合率,人均年籌資達到140元,285987人,參合率達97.04%,在基礎上提高了9.92個百分點,目前參合農民共享受補助資金935.08萬元,受益人數達345185人次。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共有8103人參保,籌資16.678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制度的實行,為城鄉居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障,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和返貧現象。

四是落實兌現惠農補貼。積極兌付各項惠農補貼資金,半年共兌現農村綜合直補2468萬元,涉及農戶70621戶,面積41.13萬畝;兌現食種補貼605.63萬元;兌付汽車機車補貼資金258.56萬元,涉及農戶3698戶,兌付家電下鄉補貼資金74.2萬元,涉及農戶3862戶。

五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圓滿完成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並通過省級檢查驗收,完成項目總投資1067.13萬元,占計畫的100.29%;爭取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3個,總投資1222萬元,資金下達1222萬元,目前工程已完工;認真做好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

六是做好票據年審工作。認真做好財政票據年檢工作,共查閱66個縣直單位,8個省、市駐單位、2個代收罰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銀行(信用社)、10個鄉鎮、9個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深入21個收費單位,認真地查看了有關原始憑證,庫存物資、交款單及結算憑證,通過查看,各單位都認真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並及時足額上繳財政專戶。

(三)創新體制,繼續深化財稅改革

創新財政管理機制,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一是繼續深化部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全縣113個預算單位預算統一編制,提高預算完整性和透明度。二是全面推行“鄉財鄉用縣監管”的改革,加強鄉鎮財政管理,保證了鄉鎮工資發放和基本運轉。三是全面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在全縣全額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工作,並以德黨、永康為鄉鎮試點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四是開展公務卡結算制度改革,6月底前實現縣級以上的行政機關公務員人手一張公務卡目標,“兩項”項度的實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機關辦事效率、堵塞漏洞、強化行政成本控制管理。五是貫徹執行省、市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後續工作。六是配後農經部門做好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業務軟體培訓工作。七是規範政府採購審批工作,上半年完成政府採購578批次,涉及金額2399萬元,其中:集中採購74批次,金額1286萬元,分散採購504批次,金額1113萬元。共節約資金228萬元,節約率達9.5%。

上半年,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全縣財政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財稅收入實現了雙過半,各項重點支出也得到保障,XX年是實施“xx”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財政工作面臨機遇與挑戰的一年,各種不確定、不可預計因素增多。財政支出需求剛性加大,支出不斷增加,公共服務壓力增大,財政吃飯與建設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下半年,我們將進一步的配合協調稅務部門,加強徵收管理,做到應收盡收,努力完成年初確定的各項財政工作目標。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們將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收支任務認真分析稅源,強化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保障全縣重點項目支出、努力解決難點、加強薄弱環節,不斷提高財政公共服務能力,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一)強化征管,確保完成收入任務。堅持依法征管,據實徵收,應收盡收,充分挖掘增收潛力,在抓好利稅大戶、重點稅源的同時,強化零散稅源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進一步加大清理欠稅工作力度,努力消化陳欠,防止新欠。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加大檢查力度,深化“收支兩條線”制度改革,加大對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費收入、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等非稅收入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土地出讓收益全額納入財政基金預算管理的規定,確保各項非稅收入及時足額徵收入庫。

(二)強化支出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緊緊圍繞全縣財政支出完成10.67億元的責任目標,在確保工資發放、機構運轉的基礎上,重點保障“三農”、民生,綜治維穩等支出,全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上。一是加大“三農”投入,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支持飲水安全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土地整治等建設,著力改革農村基礎設施。二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支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提高辦學條件。不斷完善困難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確保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落實到位,積極籌措資金,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三是要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對全縣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個人繳納的參合資金給予全額補助,加大對困難民眾看病就醫的救助,著力改善困難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四是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繼續落實好農村綜合直補、種糧農民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確保事關民生、強農惠農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