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作業評語與批改

四、有效的批改方法

1.學生自我批改,訓練推理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想又快又正確,必須學會正確地推理。在語文學習中,單純地談“感悟”是不妥當的。“感悟”是人的心理對外在事物的反映,往往顯得粗糙與模糊,要想使“粗糙”變得精細,使“模糊”變得“明晰”,必須經過嚴密的論證和嚴格的推斷。老師或課代表公布答案後,學生自己評價、改錯、分析錯題原因,找到改錯方法,把錯改過來,這種方式應在課堂內進行,老師給予方法上的具體指導,如批改方法、標出錯誤的方式等,這種批改方式,有利於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2.學生相互批改,規範作業意識。在老師指導下,學生之間(同桌之間、四人小組之間、行列之間)互相批改作業。當然,老師必須在之前提出作業批改的要求及注意事項,下課時,老師應收回學生批改後的作業,進行檢閱或抽查,對學生互批質量進行驗收,作出作業質量分析。學生對取得批改別人作業的“資格”很感興趣,在濃厚興趣和高度熱情的支配下,學生定會很認真對待,並迫使自己反覆思索,認真檢查。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了正確的語文作業觀。

3.學生代表批改,通過比較培養深刻的思維能力。通過比較教學可以很好地增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比較是確定事物同異關係的思維過程和方法。一些複雜的事物只有藉助比較,才能比較一般和特殊的屬性並突出其特點,從而達到對事物的較深刻的認識。老師抽四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在班裡中、上水平的學生中輪流挑選),然後讓他們作為代表對照參考答案對其他學生作業進行分組批改。對於相同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深度、不同層面的認識。這四位同學通過縱橫比較,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認識,並且提高了認識問題的深刻性,這更有助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這種批改方式適用於對中、上水平學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