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節擁軍徵文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那個看

風吹那個谷穗哎遍地香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說的就是我們美麗富饒的蒙山。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一聽到那悠揚動聽的鏇律,親切感人的歌詞,一種對沂蒙山崇敬愛慕的心情便會油然而生。

在這裡,有用乳汁救活傷員的“沂蒙紅嫂”—明德英

在這裡,有為了中國革命奉獻了無私無畏之愛的“沂蒙母親”—王換於、祖秀蓮

在這裡,有擁軍支前模範“沂蒙六姐妹”

在這裡,有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

在這裡,有被毛澤東稱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典型厲家寨

在這裡,有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陳毅、粟裕、徐向前、羅榮桓、谷牧、羅炳輝、許世友、皮定均、抗日英雄李宗仁、張靈甫、張自忠、劉震東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體,留在這一片片充滿神奇和靜謐的土地上。

蒙山鍾靈毓秀,孕育了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聖劉洪、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家族等風流人物和豪傑志士。 蒙山奇峰聳立,層巒疊嶂,深澗遍布,古稱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天。蒙山森林茂密,生態古樸,雲海松濤,泉飛瀑鳴,鳥語花香,一年四時,風景奇妙:春季層巒疊翠,林海花潮;夏季飛瀑流水,雲霧飄渺;秋季漫山碧透,紅葉映照;冬季銀裝素裹,玉琢冰雕。蒙山風景集泰山之雄壯,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雁盪山之奇絕於一體,薈江南江北山水之雋秀。

蒙山是歷史文化名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一直為文人墨客、帝王將相所矚目,孔子寫下“登東山而小魯”,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等佳句,北宋蘇軾游蒙山詩曰:“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雲蒙漏澤春”。明代文學家公鼐作《東蒙山賦》誦嘆蒙山;康熙大帝冬遊蒙山留下“馬蹄踏碎瓊瑤路,隔斷蒙山頂上峰”的詩篇;乾隆皇帝南巡中遊歷蒙山則留有“山靈蓋不違堯命,示我詩情在玉峰”的讚美詩篇,都對蒙山頌揚備至。

蒙山有諸多景觀,其中雨王廟是蒙山一處值得珍視的人文景觀,是北方地區少見的專門供奉雨神的廟宇,始建於金明昌年間,傳說鬼谷子、鍾離子、羨門子在此祭神祈雨。當地百姓十分尊崇雨王,在雨王的護佑下,蒙山年年風調雨順,有七十二場澆花雨降於蒙山。廟內塑有雨王、鬼谷子、觀音三神像。廟四周碑碣遍地,記載了歷代建寺經過。除了雨王廟,水簾洞也是一處值得遊覽的景觀, 水簾洞位於蒙山之陰, 傳說為隱於懸崖中的神仙洞府,因洞口為飛流水簾所掩蓋,所以命名為水簾洞。懸崖東北西南而立,面向西南。萬仞瀑布飛流直下,上有令人目眩之峭壁,下有激流迴旋之深淵。澗水不時為懸崖切斷,形成數級瀑布,飛流涌瀉,咆哮似萬馬奔騰,訇然若千均雷霆,山嶽轟鳴,大地震顫。晴日裡霰雨紛飛,彩虹映照,蔚蔚壯觀。瀑布兩側,巍然聳立著兩座絕崖,人稱升仙台。傳說人由此跳下,可脫離凡體,羽化成仙。懸崖上拱形洞門清晰可見,傳說此洞為戰國時縱橫家鬼谷子教授孫臏、龐涓等習武之地,五百年開門一次。在瀑布正前方的山頂上,建有“觀瀑亭”,立於此亭,瀑布勝景盡收眼底。

蒙山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對走進家門的客人,男主人會捧出家裡珍藏的陳釀紅草酒熱情款待。酒酣耳熱之際,男主人就會帶著得意眉飛色舞給客人講有關紅草酒的故事。[蓮 山 課件 ]

“傳說很久很久前,玉皇大帝派天神把神山聖水搬往如今的桂林,經過蒙山上天時,聞到比仙液還要醇香的紅草酒,嗜酒的天神即化身凡人下來與當地人酣飲。此酒入口甘醇,後勁卻極大,天神不知不覺喝得酩酊大醉,醉醺醺之下,將桂林山水的一部分遺留在蒙山,這就是正在開發的天書峽谷景區裡的小桂林景點……”聽到男人講故事,在廚房裡忙活的女主人就知道男人喝高了,早有準備的溫柔賢惠的女主人就會捧出專門用來解酒的蜜糖水,軟言軟語慰勞男人。蒙山的女人溫潤可人,總是溫情脈脈,不急不躁,穿城而過的湄江滋養了如水一般的女人。

蒙山人有一顆包容的心,不排外,對外地來客,總是帶著幾分客氣,生怕怠慢了客人。這跟蒙山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有關,縣內除了漢族,還居住著瑤、壯、苗、侗、回等民族,其中的兩個瑤族鄉,也是梧州市僅有的瑤族鄉。多民族和諧共處,培養了蒙山人的包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