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大學學習實踐能力更重要

一辯陳詞

謝謝主席,尊敬的評審,親愛的對方辯友,各位同學,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謝對方一辯精彩的陳詞,但有幾點我方實在不敢苟同,我方認為大學學習實踐能力更重要。

接下來先明確幾個概念,大學學習是指大學生在大學階段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人格、能力的過程,是個人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階段。而實踐能力是指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理解力、策劃力、執行力、表達力等各方面,專業知識是指一定範圍內系統化的知識,就大學學習而言,就是我們所學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專業知識具有方向性、系統性、固定性的特點。我們的比較標準就是在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具備時,看誰更有利於大學生今後個人發展,誰更能滿足社會需求。以從下我方將從這三方面論證大學學習實踐能力更重要。

第一,大學階段的特殊性決定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學學習的重心所在。相較於中國小生,大學生各方麵條件已經成熟。思維能力...等處於人一生中最好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實踐能力可以事半功倍。同時,大學也為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學習上的自主,時間上的充裕,更適應於培養實踐能力。現在高校中為大學生提供師資、設備、環境,其目的也都是為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啊。

第二 從二者之間的關係來看,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都依賴於實踐能力的高低。在大學,我們通過實驗、實習、調研等實踐活動來學習、鞏固專業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創新。可以說在學習的各個環節,實踐能力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另外,判斷人才的標準不在於其所學專業知識的多少,而是其能否利用所學知識結決實際問題,也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專業知識確實可以指導一部分實踐活動,但實踐能力才是更重要

第三,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有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一方面,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其正確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建立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可使其在今後發展中更具競爭力,從而成為優秀人才,我們說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有利於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我國需要“複合型”、“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務正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我們應該著重培養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大學學習實踐能力更重要。

四辯陳詞(後面一部分):

首先,且不說,大學就業專業對口率只有30%,也不說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是多么有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據統計,新科技的資訊量每2年就增長一倍,這意味著大學生大一學的專業知識,有一半到大三就已經過時了;XX年最迫切需求的10種職業,在XX年時還都不存在,我們要做的準備是:勝任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還不存在的科技,以解決還未曾想到過的問題。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這代人注定要終生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培養(足夠)的學習能力。今天我們說,實踐能力比專業知識更重要,就因為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我們要通過學習專業知識獲得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才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制勝法寶)。實際上,專業知識只是整個知識體系中極小的部分,過分注重專業知識則有可能導致文科學生缺乏科學素養,理科學生缺乏人文情懷。更可怕的是,如果我們一味重專業知識輕實踐能力,就會培養一批紙上談兵的空頭理論家。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再者,從更高層面上講,大學的任務是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地發展。進入新世紀,為適應新形勢,世界各國紛紛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我國剛剛頒布的未來十年教育規劃也明確指出,大學教育要堅持能力為重,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