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30年感言

我屈指算了一下,我走出了中學校門已有三十年,我的同學與我分手這個校門後,有的繼續深造,有的加入了解放軍的行列,有的走上了工作崗位,還有的……,總之,走出了校門後,大家都各自開創著自己的事業。

三十年了,學生時代多么難忘。想起我小時候的學校,叫“工農國小”,但有人叫他是“空隆”國小,的確,在這個不重視教育的年代裡,學校沒有圍牆,任校外的豬、狗、雞進入,學校邊的造紙廠,一天到晚機聲隆隆,臭氣難聞,僅有一個不大的操場,居然還被占為曬場,使到我們沒有活動的地方,還好,學校就在公園邊,這個破爛的公園就成了我們活動的場所。孩童時代,天真活潑,曾有多少次為一些小事爭吵、打架、被老師罰站,總之,孩童時光一眨眼過去,學習成績如何,從沒有人過問。中學時代,我們又進入了同一個學校。長大的我,但孩童時的幼稚、天真卻沒有退去,愛玩還是我的天份。中學階段,是增長知識最關鍵的階段,學習的科目比國小時多了,學習的時間也相應緊了許多。一早六點半鐘就跑到學校,開始一天的學校生活,早操、早讀、上課,在當時這個年代裡,學校是培養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的基地,為防止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我們不但要學工、學農、學軍,還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好革命的本領為的是將來接好革命的班。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幼小的心靈在這裡成長,我真正地得到了革命傳統的教育。我不但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支農、務農活動,還參加有一周時間的住學校農場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自己得到了鍛鍊,學到了一些農業知識,說白了就是不至於五穀不分了,六畜不辯。國中三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但愛玩的我,一心想著去玩,想到高中是在農村分校,就想著去。所以,就報名爭取第一批到農村分校。我的想法如願以償,我第一批到了農村分校讀高中。

這所創新型的農村分校,是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創辦的,學校建在離縣城三十多公里的一個鄉下,校院依山傍水,是全國二十一福地之一的羅叢山邊。我剛到學校,便被這風景給吸引了,這一座座亂石山,好象在向我們訴說著世代蒼桑,在展現著自己的堅強。我們就要在這所農村分校里學習、勞動、生活一年。時間考驗人,艱苦錘鍊人。確實,剛來時是滿腔熱誠,住下不到一個月,就想到後悔了。一天三餐吃的是白粥清菜飯,一個星期才見一次肉加。上午是上文化課,下午是勞動。勞動不是種菜就是種其他農作物,農忙時,除種好自己的外,還要到附近農村,幫貧下中農幹活。我的皮膚曬黑了,幹活有力氣了,飯量也大了。開始一盆四兩的白飯一餐就飽了,後來吃二盆才飽,到了晚上睡覺還想著要吃。年青人油水一少,就覺得餓。於是,我就在家裡帶點餅乾或是炒麵粉之類的東西來,餓了就吃點。吃是不成問題了,但這裡的水卻是成了問題。因為,羅叢江水都是無源之水,為什麼這樣說,這小江的水是天下雨和一些地下水冒出來匯成的一條小江。為了保水,學校築了一條河壩,所以這水不是很流動,男生多數是到這小江邊洗澡,這水質就變鹹了。這時很多男生都得皮膚病,也就是叫“濕疹”,我也患上了這病,周身發癢,特別是晚上人靜時更癢,真是“夜來人靜聲,抓癢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