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生畢業感言

在看完《奮鬥》這部連續劇後,我思考了很多,內心的彷徨感油然而生。電視劇裡面有很多調侃引人捧腹的地方,但作為一名“80後”,這部電視劇確實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共鳴,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深思。在此,與即將畢業和在校的國防生共享。

電視劇的第一集老師對即將離校的畢業生講到:“幾年以後,當你們在社會上被撞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們校慶時再回來聊一聊,看看裡面有沒有老師的善意。最後,希望同學們步入社會後多為社會做貢獻,不要忘記培養你們的母校”。同學們臨別時集體對老師說:“我們很捨不得你,非常非常捨不得你,但我們必須離開你,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鬥,這件事十萬火急,我們一刻也不能等,請你接受我們離別前最後的問候”。回想自己畢業的母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那是讓我獲取知識,讓我成長,讓我進步的搖籃,我人生的基礎都基於我的母校。曾經的恩師的教誨,同學的激勵,朋友的關心,所有的這些我都不會忘記。我永遠不會忘記培養我的母校,是她給了我奮鬥的源泉,但我又必須離開她,因為我必須去工作,必須去奮鬥,這是我的生活,也是跟我一樣千千萬萬個青年大學生的生活。

跟很多同學所不一樣的是,他們選擇的是走向社會,而我選擇的則是走向軍營。在這裡,我不會說就是為獻身國防,獻身使命,為祖國守衛邊疆。這些話常掛在嘴邊我認為是很虛偽的,也是沒什麼說服力的。我記得我當初選擇軍營的真實想法是為了體驗生活,豐富人生閱歷,並不一定要長期在部隊幹下去。來到部隊後,首先是在某院校任職培訓,然後是回到單位任組織幹事。這期間我有過很多疑惑,我總是在思考,我選擇的這條奮鬥之路對不對,適不適合我,有時候甚至會調侃自己一句:“有意思嗎”?但經過一個短暫而又漫長的思考之後,我想我會也必須堅持在這條路上奮鬥下去。

從母校畢業後,我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父親的一個同學是江西省電信的老總,我想去他那裡謀職不難,並且福利待遇也不錯。我確實猶豫了,想想就在家門口工作,還可以照顧家庭,去了部隊又是在外省,條件比較艱苦,工資待遇也很一般。但後來我又放棄了這種想法,因為我的恩師跟我的一次談心,並不是因為我獻身國防的理想信念有多么堅定,境界有多么崇高,我那時去部隊跟理想信念還扯不上很大的關係。他對我說:“去部隊報到後條件可能會比較艱苦,想像中的部隊可能和現實中的部隊差別較大,千萬不要氣餒放棄,老師我相信你的能力素質,你將來肯定能夠在部隊乾出一番事業來,有什麼困難隨時可以打電話給我,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學生,你們都是學校一手培養出來的”。我時常在想,其實人是講感情的,感情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父母情、兄弟情、師生情、組織情等等,這些都應該值得我們去珍惜,並且部隊、母校培養了我們四年。其實人這一生總體來講就那幾件事情,如果說最基本的幾件事情都不要了活著也不會有很大的意義。我當時就想:好,就沖你這句話,我去了。

我記得我們XX屆的國防生畢業聚餐時很多人都哭了,其實這四年同學們都不容易,並且相處了四年彼此感情都比較深了,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對未來心裡不是很有把握,內心感受到了害怕。於是我們那幾十號人帶著這種複雜的心理奔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了。大夥到單位報到後,都亂成一鍋粥了,某某打電話過來氣憤地說:“別提了,分在一個小鎮上面,四面環山,是塊“風水寶地”;某某又打電話來說:“別提了,把腳一伸就出國”。跟大夥一樣,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我當時去的是一個邊遠山區人武部,就那幾號人,一到周末除了我就剩一看門的老頭。我想我好歹也基本算個血氣方剛的青年,怎么到這地方來了。後來我想,確實我們這幫人還是對部隊缺乏一個理性的認識,雖然當國防生期間也有過部隊的實踐經歷,但畢竟時間太短,還沒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回學校繼續過“幸福生活”去了。果然,過了一段時間矛盾和問題出來了,某某因為適應不了艱苦的環境,脫軍裝走人了;某某排里的士兵因為打架被關了禁閉,受到了領導的嚴厲批評,委屈壓抑;某某的女朋友跟別人跑了等等,我稍微還好一點,還算能夠適應。正如《奮鬥》裡面那位老師所講的一樣,大家都差不多被撞得頭破血流。以前常聽長輩們講:“年輕難免會受挫折”,現在一想還真是這樣。其實想不想得通又能怎么樣,部隊又不是菜市場,豈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再說回地方也不一定能找著什麼理想的工作。我時常告誡自己說:“挺不挺得住是個選擇題,我沒有選擇挺不住的權利,這從入伍開始就決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