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畢業論文提綱參考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本文結合群體性事件的形成、爆發、發展、高潮、平息的過程從政府信息發布通道不暢,大眾傳播的弱化,公共輿論的形成,流言與謠言的迅速蔓延來研究信息的傳播與管理過程,在應對群體性事件中政府和媒體除了擔負好把關人的同時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在議程設定過程中防止社會偏離。在充分研究客群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之間的平衡。在結合傳播學理論立足群體性事件在我國的實際情況,找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預防應對群體性事件的道路。

2 現實意義:現代社會是一個社會結構和群體利益明顯分化的社會,各種利益訴求的表達、利益矛盾的衝突,將成為一種常規性的社會現象。如果有比較成熟的社會組織能整合分化民眾的利益的表達與訴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見表達與回應的平台,從而會很好的舒緩國家與社會民眾之間的矛盾,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當前我國政府傳播機制機制存在信源開放度不高、信道暢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問題。正由於政府信息失衡,而大眾傳播在與政府博弈中被弱化,從而導致人際和群體傳播這種替代性傳播方式占據了主導地位。當民眾的意見和情緒失去控制,其訴求集中爆發出來而走向非理性對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樣,社會的壓力遲早要釋放。不讓其通過大眾傳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緩慢釋放,它會來的更猛、更狠,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結構。因此從理論上分析政府、媒體在群體性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應承擔的責任對於社會穩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1.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a.議程設定如何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

b.輿論研究的社會性理學維度

c.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 “社會模仿”理論

e.說服理論與傳播效果的研究

f.中國媒體宣傳的特點

g.新聞傳媒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輿論導向功能

2.國內有關研究的動態 “群體性事件”可以說是我國發明的專有名詞了,可以看看中共《黨的建設 “群體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會矛盾引發,特定群體或不詞典》中給出的解釋:特定多數人聚合臨時形成的偶合群體,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通過沒有合法依據的規模性聚集、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群體活動、發生多數人間語言行為或肢體行為上的衝突等群體行為的方式,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或發泄不滿、製造影響,因而對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重大影響的各種事件。”但事實上群體性事件是突發性事件中的一種,國外並不是沒有,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劃歸到危機公關裡面,國外在這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 但我們要認清我國的現實狀況,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結構是紡錘狀社會結構,他們有非常穩定的中產階級,而我國還處在金字塔的社會機構時期,在這個社會轉型期,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對於群體性事件都比較敏感。由於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國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匱乏,但由於近幾年我國的群體性事件呈爆發性趨勢,相關的傳播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等相關方面的研究才漸漸發展起來。

3.我的看法 現今的群體性事件爆發是由當今的媒介環境決定的,這是一個大眾傳播的時代,這是一個議程設定把關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時代,但由於大眾媒介與政府的博弈中一直處於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沒有扮演好好輿論引導者的角色,魔彈論是在這個時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新的傳播媒介層出不窮,在大眾媒介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際傳播也不再是口口相傳的年代了,手機群發、論壇跟帖、微博等等將人際傳播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政府宣傳、大眾傳媒依然強勢,但人際傳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輔助傳播途徑,當前兩種無法表達金字塔底層的呼喚與訴求時,人際傳播這種“非主流”的傳播途徑將會把輿論引導向另一個方向,民意可能會發展成民怨甚至成為民怒。種種現實已經逼著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層。

(三)論文提綱

ⅰ、前言

ⅱ、結合“617 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分析群體性事件產生的傳播學因素

1. 分析公眾輿論產生的條件

2. 政府與媒體不作為的原因

3. 公眾輿論主體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ⅲ、結合“617 群體性事件”的發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體、民眾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結合“617 群體性事件”整個過程,提出有效的預防和處理群體性事件的途徑。

1、政府作為信源的最終控制者應當保證信源的公開度、信道的暢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應該是積極的預防而不是被動的去處理。

2、媒體在政府允許的平台上所應該發揮的積極作用。

3、民眾訴求通道的選擇

ⅴ、結論(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