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聯工作總結

三、堅持“二為”方向,服務全市工作大局。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是文藝工作必須堅持的方向。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充分發揮文藝專長,為瀏陽的“三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1、組織全國詩賽,謳歌瀏陽精神。今年是瀏陽籍老革命家王震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市文聯組織了“長沙生物產業杯”全國詩詞大賽。這次大賽,共收到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來稿3000多件。經過了初選、初評、複評、終評等4輪評選,確定了確定了一等獎1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6件,優勝獎20件。在評選的同時,市文聯邀請了全國各地100多位書法家,書寫了一部分詩詞作品在王震故居展出。目前,收錄了大賽入圍詩詞作品400多件、特邀書法作品100多件的詩詞書法集《將軍頌》,已經通過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審查,送交湖南人民出版社,預計在春節前可以公開出版。

2、承辦燈謎盛會,活躍民眾文化。今年元宵節,市文聯承辦了首屆湖南燈謎節。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仲池親筆為燈謎節題詞:“點燃燈謎世界霞彩,弘揚民間藝術精華。”燈謎節在瀏陽開展了全國燈謎擂台大賽、“中華燈謎進校園”示範講座、燈謎一條街、燈謎廣場大家樂等活動,同時還在《當代商報》、《瀏陽日報》舉辦了全省燈謎競猜大賽,在網際網路舉辦了“中華燈謎頌瀏陽”全國燈謎創作大賽。“中華燈謎頌瀏陽”全國燈謎創作大賽以瀏陽的名勝、名產、名人、風物和移動名詞為謎材,共收到海內外來稿燈謎10000多條,評出了佳謎,出版了專集。甘肅、福建、廣西、廣東、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8支代表隊來瀏參加了全國燈謎擂台大賽。燈謎一條街活動在新文路步行街懸掛燈謎1000條,燈謎廣場大家樂活動中各省燈謎代表隊分別登台獻謎,人民民眾積極參與,可以說是人山人海,觀眾如潮。

3、投身抗災救災,體現人文情懷。今年,我國相繼發生了南方冰雪、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我市文藝工作者沒有袖手旁觀,在積極參加捐款捐物的同時,充分發揮文藝工作者的專長,投身抗災救災。市攝影家協會在大雪封山的情況下,深入道吾山、大圍山、焦溪嶺等地,拍攝了許多有關抗災救災和雪景的資料照片。市美協李亞輝、吳玉其向省美協主辦的抗震救災作品義賣各捐贈了1件作品,拍賣所得1XX元全部捐贈給了地震災區。市音樂家協會積極協辦抗震救災義演活動,現場籌集善款39萬多元。市作協理事鄒冰將他的新書《用眼眸微笑》義賣所得4000多元,也通過慈善會捐贈給了地震災區。

4、參與經濟建設,繁榮企業文化。今年,市文聯和各協會鼓勵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為產業發展服務。市企業文聯組織了第二屆“瀏陽之子”的評選表彰,同時評選表彰了一批“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和“企業文化優秀作品”。淮川詩社先後組織社員到銀天大酒店、豐日集團、湘蘭園藝等企業採風,為企業創作了一批詩詞對聯。市文學藝術創作室開發的“花炮安全漫畫撲克”,宣傳安全文化,深受企業歡迎。市攝協、美協組織會員,深入社港、大圍山、道吾山等地,開展採風和創作活動,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5、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精神文明。我們充分發揮文藝作品的教化功能,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教育人。市文聯在端午節前夕主辦了端午詩會,組織了15個節目,融詩歌、朗誦、音樂、舞蹈於一體,向觀眾獻上了一台精美的文藝大餐。市戲曲協會、市音樂家協會組織會員,送文藝下基層,為淳化民風作出了一定貢獻。攝影家羅文瀏在自家小區舉辦“歌聲中長大的城市”攝影展覽,觀眾達800多人次,對社區居民進行了一次愛我瀏陽的教育。市楹聯學會舉辦了瀏陽北區首屆民間輓歌邀請賽,以輓歌的形式宣傳孝文化,為挖掘整理民間藝術作出了新的探索。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深地感覺到,瀏陽文藝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與上級的要求、與瀏陽的發展、與民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發展不平衡,個別協會甚至處於半癱瘓狀態;二是缺少有影響力的作品問世,毛澤東文藝獎、青年文學獎等省級大獎無人問津;三是缺乏大家,國家級協會的會員屈指可數。這些不足,有待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振奮精神,全力以赴,不斷取得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