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科年度工作計畫

二是建立和健全自我約束的企業機制,確保企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嚴格審核費用開支,控制預算,加強資金日常調度與控制,落實內部各層次、各部門的資金管理責任制。儘量避免無計畫、無定額使用資金。

三是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的客觀要求,嚴格執行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監督。落實企業內部責任。建立內部責任會計制度,對各部門的經營收益、成本費用、部門利潤進行分別核算。使各部門對自己的任務、目標做到心中有數。這對於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努力做好做足生意,節約費用開支是有促進作用的;建立一套內部的約束機制,在內部制度中明確規定各部門的權力責任,做到分級負責、職責分明、相互制約。會計監督。會計監督不單純是對一般費用報銷的審查,而應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從企業的經營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費用開支、收入實現,一直到財務成果的產生。嚴格按照制度辦事,正確核算,如實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維持投資者權益,強化會計監督職能,保證制度的落實和有效執行。

(2)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執行力。企業的執行力決定企業競爭力,執行力,就個人而言,就是把想幹的事乾成

功的能力;對於企業,則是將長期戰略一步步落到實處的能力。執行力是企業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好的執行力,當企業的戰略方向已經或基本確定,這時候執行力就變得最為關鍵。戰略與執行就好比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理論給予實踐方向性指導,而實踐可以用來檢驗和修正理論,一個基業常青的企業一定是一個戰略與執行相長的企業。提高執行力的具體措施:

首先,要設立清晰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進度表:這個目標一定要可衡量、可檢查,不能模稜兩可。再者,目標一旦確定,一定要層層分解落實。

其次,找到合適的人,並發揮其潛能:執行的首要問題實際上是人的問題,因為最終是人在執行企業的策略,並反饋企業的文化。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特別提到要找“訓練有素”的人,要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

其三,修改和完善規章制度,搭建好組織結構:企業做大之後,只能通過規則來約束,規則是一個組織執行力的保障。“pdca循環”說的就是制度制訂與執行、檢查和績效四者間的互動關係。

其四,倡導“真誠?溝通”的工作方式,發揮合力:一項調查表明,企業記憶體在的問題有70%是由於溝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問題也可以由溝通得到解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看到別人的優點,接納或善意提醒別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勵。

其五,關注細節,跟進、再跟進:制定戰略時,我們更多是發揮“最長的指頭”的優勢,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就要切實解決好“木桶效應”的問題。執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認真、再認真;跟進、再跟進。

其六,建立起有效的績效激勵體系:管理理念:企業管理=人事管理,而人事管理=績效管理。

最後,要營造執行文化: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執行文化:其一,講求速度:崇尚行動,雷厲風行;其二,團隊協作:溝通直接,拒絕繁瑣,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其三,責任導向:提倡“領導問責”,出了問題要找出其原因並分清主要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樹立起責任心;其四,績效導向:拒絕無作為,關注結果,賞罰分明;其五,繼承文化:對企業中優秀的傳統、規章及成果要注意繼承,繼承基礎上的革新才會事半功倍;其六,用人文化:文化始於招聘。人才引進要嚴把關,力爭將不認同企業文化的人擋在門外;最後,要營造愛心文化:相互尊重、相互鼓勵、樂於分享、共同成長。